88看书>网络游戏>天地烈风>第九十七章 三 共戈平原会战(二)

帕斯军不但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在骑兵的数量上也占据着巨大的优势。巴丹那军总共是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加上归降的帕斯军里的五六千骑兵,骑兵数量不到三万;而帕斯军则有七万骑兵部队,这还不包括一些私人武装的骑士所骑乘的马匹。

帕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擅长骑马的民族,因此骑兵的比例远比其他国家要高,其作战水平也同样高于周边国家。可以说除了突契骑兵可以与之抗衡以外帕斯骑兵足以傲视整个大陆。如果不是这次权臣们仓促应战的话,那么他们原本可以调动的骑兵数量可能高达十万以上,从这一点上来说拜巴斯巴恩还算是幸运的。

当然巴丹那的骑兵也不比帕斯骑兵差,因为作为帕斯的属国,巴丹那骑兵可是长期替帕斯镇守东北部边境与强大的突契骑兵作战的人,他们的作战能力可以说是吸收了两大骑兵强国的特点,外加战火的检验的,只不过他们的名声还不如这两家而已。

遗憾的是眼下要承受帕斯骑兵冲击的并非巴丹那骑兵,而是步兵部队。

面对骑兵的冲击力,步兵以人的力量是很难抵挡得住的,一旦密集的步兵阵被骑兵冲得支离破碎的话,那么他们很容易成为对方肆意斩杀的对象。可是巴丹那的步兵并非普通步兵,在拜巴斯巴恩精心的训练之下,他们早就掌握了对付骑兵的战术——很多人都忽略了拜巴斯巴恩曾经在九年前打败了突契大汗伊迷迪的大军,那时他的主力就是步兵部队。

当帕斯骑兵接近竖起盾牌的第一排巴丹那步兵那一瞬间,阿兰特兰猛然高喊道:“出击!”

随着这一声令下第二排的巴丹那步兵们突然竖起了放在地上的一排长矛!那些避让不及的马匹顿时就被长矛扎透了胸膛,骑兵们被强大的冲力掀翻在地,立刻就遭到步兵们如短斧的攻击,刚刚遭受落地冲击还没有完全清醒的骑兵很难避过这样连劈带砸的攻击,纷纷丧命当场。

但是勇敢的帕斯骑兵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继续向前冲锋,此时第一排的巴丹那步兵在攻击落地骑兵的动作完成后迅速后撤,第二排的步兵竖起了盾牌,第三排的步兵则拿起了长矛,于是刚才的那一幕悲剧又重演了一遍。

紧接着第三波的帕斯骑兵也倒在了这个战术之下,仅仅在这么几个瞬间的时间内就有将近八百名勇敢的骑兵倒下。这惊人的一幕让帕斯骑兵们暂时停止了攻击,转而重新列阵。趁着这个当口,巴丹那步兵阵向前推进,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混蛋!重组阵型,步兵跟上,进行不间断进攻!”目睹这一幕的修巴诺尔伯爵发出了愤怒的吼叫。他立即明白了这种战术的可怕之处和弱点。显然巴丹那步兵把这一战术运用得极其纯熟,骑兵要突破这个防御会遭受难以想象的惨重伤亡,但是这个战术只是针对骑兵而设,对于步兵就显得不够灵活了,因此以骑兵为主力突破,步兵同时压上的话,这个阵型就会出现漏洞了。

修巴诺尔伯爵的判断非常正确,当帕斯骑兵与步兵连恶化进攻以后,巴丹那步兵就不得不放弃这个战术逐个应付了,但是他这么做也扼杀了骑兵的突击力,并且混乱了自身的攻击顺序,因此演变成一场混战,而这个正是巴丹那军乐于见到的结果。

“修巴诺尔这家伙在干什么啊?!慢吞吞的。”左翼的指挥官希尔门眼见着中路军进攻不利,忍不住大声咒骂道。本来他们俩就属于不同的阵营,古格让自己负责佯攻,把主攻的任务交给修巴诺尔就领希尔门非常不爽,现在看到修巴诺尔的窘境,希尔门便想着如何突破敌军右翼改变战局了。因为那么一来最大的功劳显然就是他的了,而且在开始进攻以后他也明显感觉到了巴丹那军的右翼真的很弱,只要自己稍加调整就能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希尔门的个人努力给战局带来了第一个变化。他将部下们重新整合成了两千人一队,然后分几个点下手,朝着巴丹那军右翼轮番突击,效果十分显著。这些私人武装的战斗力一旦发挥出来,立即形成了巨大的威胁,逼得巴丹那军的右翼连连后退,就连阵型也开始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希尔门一见有破绽,更不放松,立即组织力量开始猛攻,如果不是他的部下缺乏配合没能将他的作战意图施展开来的话,恐怕巴丹那军的右翼就会因此而败走了。

随着巴丹那军的右翼不断后退,帕斯军也就不自觉的开始向这个方向涌入。中级军官们的想法很合理——既然敌右路开始退却,那当然应该贴上去夹攻敌中路才是。

然而这正是古格将军害怕出现的一幕,在这个过程中帕斯军的联动出现了问题,分属于不同阵营的武装在行动时并不能做到完美的联动,破绽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就在这个当口,巴丹那军的左翼突然开始了反击。

本来帕斯军的右翼进攻就是虚张声势,不痛不痒。相对的达达兰指挥着骑兵部队进退自如,几乎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当然对帕斯军的杀伤也极其有限。可是此刻达达兰的骑兵部队摇身一变,化身成了战场上的煞星一般,猛烈的朝着帕斯军右翼和中路的结合部发起了攻击。

达达兰到目前为止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是他在这一战中的表现却足以说明了拜巴斯巴恩为什么会如此重用他。他骑在马上挥舞着长矛不断刺杀敌兵,当长矛的柄上沾满了人血而变得太


状态提示:第九十七章 三 共戈平原会战(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