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隆宪作为刘龑朝的第一科进士,并不像前三甲的邹枫、邱逸儒和孙可望那么引人注目,他以他自己特有的踏实和努力安心在翰林院干满了三年,之后他被同年的邱逸儒所发掘,逐步在官场上开始抬头。目前他的官职只是一名小小的户部主事,但是他给刘龑的上疏却能上达天听,这里面多少有邱逸儒暗中使力的原因,因为他这份上疏的内容与邱逸儒的政见是比较符合的。
皮隆宪的上疏里主要是算了一笔账,这笔账就是刘献之此次远征所要耗费的钱粮数目。他指出要发动三十万大军大举北征,且不用说后方的安全该如何保证,单就这些军队所要花费的巨额开支就让朝廷不堪重负。
仅就粮食这一条而言就足以说明问题,由于出击目标的距离达到了一千五百里以上,因此步兵仅仅来回就需要一百天的时间,这一百天里,士兵就需要消耗一亿两千万斤粮食,而这些粮食必须要由后方运输,运送这些粮食的大车以每车千斤计算,那么运输粮食的人员与牲畜在路上就会消耗掉九百斤左右,也就是说要把这一亿两千万斤粮食运送到前线,就需要十二亿斤粮食,也就是一千万石粮食。这还没有计算沿途粮食本身的折损,以及突契可能发动的袭击造成的损失。如果要从把这些粮食开始向出发地点转运之前的运输成本的话就更为巨大。而且,这还仅仅是粮食一项的消耗而已,如果把部队的辎重,军饷,物资的运输成本以及相应的粮草消耗也计算在内的话,这个数字将会成倍的增加。
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还仅仅是部队打个来回的用量,筑城并非一天一夜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实际的时间还会更加长,更关键的是在筑城成功以后还必须要留下相当数量的部队加以戍守才有意义,考虑到筑城的位置并没有可以屯垦的条件,那么势必将会需要不间断的对这些城池运输粮食才行。根据这种种条框所列举的数字计算以后,此次军事行动所需要消耗的物资数量大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当然,绢之国并不是拿不出这些东西来,从这一点上恐怕也只有绢之国能有如此雄厚的家底。可是问题出在现在绢之国并不是只有这一项军事开销而已,远在西域的王汉新,他那里的数万人同样需要大量的粮食供应。当然他也可以向西域国家征收粮食,只不过就目前那些国家的生产能力而言,还不足以完全依靠当地自给自足。即便王汉新在那里开始屯田,那么至少还需要朝廷养他一段时间。而西域的路途比之这次远征的路途远了三倍之巨,粮食的运输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此皮隆宪核算了一下国库内的相应开支后发现,如果在春夏之际开始远征的话,那么国库将不足以承受这两处的消耗,为此至少要将出击的时间表向后推迟两个月,以便在当年秋收以后将今年新收的粮食转运前线才能满足补给的需求。
这一道上疏引起了刘龑的注意。刘龑当然知道此次行动的开销巨大,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国库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因此刘龑立即派人到户部核实这一情况。
核实后的情况让刘龑吃了一惊,虽然皮隆宪说的数字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但是国库中存粮的数量却与皮隆宪的数字更为接近,也就是说的确有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得到这个结果的刘龑不禁有些失落,他在私底下对伍思成道:“朕不能想象,父皇积攒的那么大的一份家业,竟然在这十年之间被消耗到了如此地步!难道朕真的不该再继续对突契用兵了吗?又或者朕太急于求成,没有给天下一个恢复的时间了吗?”
伍思成道:“陛下,事情看似如此,但是微臣觉得陛下在忧虑国计民生之时也要看到其他的方面。”
“什么方面?”
“回陛下,那就是天时。我国因为连年用兵的确把先皇留下来的底子掏得差不多了,可是却也并非没有成效。高丽因此而灭亡,整个国家已经纳入了我国的版图;突契因此被大大的削弱了,如今的突契精壮战士死伤过半,其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他们的经济命脉西域已经落入了我们的手中,此时的突契看似强大,实则已经摇摇欲坠。这正是陛下您这些年用兵的成果。我国的国力的确因此而被削弱,但是也应该看到突契的情况远比我国要糟糕得多,这正是我们采取反攻的大好机会。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缓下来了,那无疑就会给突契一个宝贵的喘息之机。说实话,此次王汉新远征西域成功也是因为突契的人力资源面临枯竭,西域十分空虚的缘故。即便如此王汉新能打赢彻尓列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若是被突契找到机会反扑成功的话,那我国又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能重新打通这条道路了。
此次忠义郡王的远征计划,不但可以寻机与突契决战,更可以切断突契从东边通往西域的道路,正是巩固王汉新成果的绝好办法,若是成功便可进一步压缩突契的生存空间,为之后将其彻底击灭打下基础。陛下说要恢复国力当然是对的,但是至少也应该在这次远征之后再实行,因为微臣相信这一次远征成功以后就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住突契再次崛起的势头了。到那个时候以我国的恢复能力,一定能够抢在突契恢复国力之前对它完成决定性的一击。”
刘龑听了点点头,道:“你说得朕也明白,只是这一次的粮食储备确实有漏洞,如果像皮主事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