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天地烈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 主动撤退

眼看着圣锤骑士团数千将士竟然被拜巴斯巴恩一人的力量所震慑,继而开始产生了动摇,这让德古佐尔夫感到无比惊诧——他不敢想象一个人的武勇竟然可以扭转战局,要是普通士兵也就罢了,但是这可是弗兰克最精锐的骑士们组成的兵团啊,在德古佐尔夫的军事生涯中也是第一次看见。

此时帕斯的中路军已经重整了阵列,主帅的武勇更是给了他们无限的勇气。

“巴赫拉姆!巴赫拉姆!”帕斯士兵们高声喊叫着冲向了敌军。

巴赫拉姆是帕斯众神中的军神,同时也是王权的象征。拜巴斯巴恩的奋战让帕斯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神话中关于这位军神的描述。这个时候帕斯士兵会有这样的联想无疑是有利于整个战局的,他们的作战热情盖过了弗兰克军,这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们作战经验的不足,当帕斯士兵踏出无畏的脚步,弗兰克军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压迫感。双方的士兵们展开了死斗,剑和斧头劈进了铠甲,狠狠地挖出了人身上的肉和血,摧毁了骨头和肌腱,不论信仰的神祗有什么区别,他们的神都不会在这种时候给予他们任何的救赎,嗜血的神祗们只是缓缓打开了通往死亡的大门,任由这些人们大踏步的通过。不论身边倒下的是敌人还是伙伴,士兵们都已经丝毫不在意了,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斩杀眼前的敌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这种疯狂的杀戮必须进行到前方没有敌军才能停止下来。

仅仅一个小时的鏖战,双方的伤亡数字就都超越了之前的几倍,在这种局面下,兵力的调动和分配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但是德古佐尔夫却没有得到一点便宜,因为帕斯军后有毕尔留达斯坐镇指挥,前有拜巴斯巴恩随机应变,同时还不断奋战制造弗兰克军的危机。无论他如何改变策略,最终都在敌方两位优秀将领的努力下化作了徒劳。在这种情况下弗兰克军人数上的劣势逐渐显现了出来,因为德古佐尔夫手上已经没有可以调配的预备队了,而帕斯军却还有余力。

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既然自己手头山没有能够阻止拜巴斯巴恩个人武勇的棋子,那么这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就会演变成单纯的人命消耗战,所不同的是弗兰克军损失的几乎都是正轨军,而帕斯军的士兵却有从新兵演化成老兵的可能,从长远上来看弗兰克军是吃亏的。德古佐尔夫当即决定结束这场会战,撤出战斗。

激战正酣的前线指挥官们接到德古佐尔夫的撤退命令都无比愤慨——虽然他们现在还看不出这一仗获胜的希望,但是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人人都杀红了眼,哪有那么容易能让部队从前线上撤下来的?再说现在这个当口要是自己往后撤了,那么帕斯军必然会掩杀上来,到时候僵局就会变成败局了。

义愤填膺的指挥官们有的拒不接受命令,有的则干脆跑到了德古佐尔夫面前申诉,但是德古佐尔夫的回答很简单——按照自己的计划,撤退!谁敢不从,立即阵前斩首!

德古佐尔夫当然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事实上正是因为他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才下达了这个命令。

在德古佐尔夫的严令下,弗兰克军才不得不从火线上开始后撤。可是奇怪的是,帕斯军队只是稍稍追击了一下就停了下来,随后便也开始了后撤,最后双方就这么脱离了战斗,结束了霍德禄丘陵会战。

弗兰克的武将们大惑不解,何以帕斯军队会放弃追击?直到部队安全脱离战斗以后,德古佐尔夫才向他们解释了这背后的原因。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在于德古佐尔夫的撤退方式。弗兰克军的撤退有条不紊,符合战理,因此帕斯军即使想要追击也不容易得手。其次则是德古佐尔夫已经看透了帕斯军的痛脚,虽然在拜巴斯巴恩的奋战之下帕斯军的士气空前高昂,以致于一度压制住了弗兰克军的兵锋,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实力,而是一时之气。如果拜巴斯巴恩下令追击,那么这些没有经验的新兵们立刻就会被眼前的所谓胜利冲昏头脑,到那时先前的高昂士气就会变成不听命令胡乱行为,非但不能给予弗兰克军致命一击,反而有可能被弗兰克军反戈一击扭转战局。拜巴斯巴恩是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他一定会见好就收,保持对军队的完整控制,这从之前的作战行动就可以得出结论。

霍德禄丘陵会战至此在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结束了。双方在这一场会战里都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弗兰克军损失了超过一万五千人;而帕斯军的伤亡更是高达两万六千多。这一场会战双方统帅都没有什么用兵的亮点出现,唯一的亮点就是拜巴斯巴恩个人,他在这一场会战中凭借一己之力,斩杀了超过九十名敌军,而且这些敌军全部都是弗兰克军内的精英份子,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像乌尔里希这样的勇名在外王族成员,这个记录在之后的战争史中都没有人再打破过。

除此之外,霍德禄丘陵会战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通过这场会战以及之前双方的交锋,帕斯军与弗兰克军的战略态势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这场会战后拜巴斯巴恩通过分析得出了结论,那就是以目前帕斯军队的数量和素质,不足以守住现有的防线,即便勉强坚守也会捉襟见肘。因此他决定主动将整体战线后撤三百里,利用地形重新构筑新的战略防线来阻止敌军的脚步。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可以拉近帕斯军与后方的距离,缩短己方的补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 主动撤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