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我真不是谪仙人>第33章 袖里吞金

中午时分,楚逸带着童明前往烟凌书院。

此时,刘德才和刘汉山两人拿着图纸,边走边说。两人同姓刘,性情相投,所以二刘关系相处极好,工作配合上也相得益彰。

院内装修改造工程趋近尾声,亭台楼阁、香榭水岸,环境十分清净、优美。

因书院位于洛川城比较偏僻的地段,楚逸以善缘拍卖行名义买下这座破败院落,以及周边部分老房屋。

就在这时,护院急匆匆赶了过来,道:“山长,有个自称楚公子的人说是找您。”

刘德才与刘汉山对视一眼,急忙转身前往大门迎接。

“少爷,这都快赶上府里了,得花多少银子呀?”童明砸吧道。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卒成大儒。这教学环境是基础,不得马虎啊。”

想着现世读书现状,凡事家中条件好的父母,哪个不削尖脑袋把自己孩子往名校里送。可谓“请客吃饭送礼钱、豪买千金学区房”,都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

在南唐,素有文华榜“三十六院”之说,其中官家书院三十二所,私立书院六所。

在这三十六家书院当中,东林书院、岳麓书院、万木草堂、象山书院四大书院,数百年来,稳居文华榜前四位。

这四大书院皆为官家所办。

东林和岳麓书院院长是由吏部委派官员担任,而万木草堂是由户部委派官员担任。唯独象山书院,是由当地大儒和乡绅共同举荐,再经官家批准后聘为院长。

这四大书院在主攻方向上略有不同。

东林书院和岳麓书院主攻科举,南唐宰相和六部九卿高官大多出自这两家书院,地位极为显赫。

而万木草堂注重义理和经世之学,象山书院则是以朴学精神,倡导学术研究,文坛大家或惊世绝才之辈多出自这两家。

所谓,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楚逸走到一处凉亭,亭边是藕池。如今,入秋,荷叶落败,看上去有点凄凉。

“见过公子。”刘德才和刘汉山抱拳道。

楚逸笑道:“坐下来说。”

“谢公子。”

“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楚逸关切道。

刘德才谦虚道:“公子严重了。不过,对于这些,我等并无经验。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公子明示。”

楚逸爽朗笑道:“我也没啥经验,咱们就当踩着石头过河,慢慢摸索。等后面得空,我们再总结得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公子所言甚是。”

“对了,那精通算术之人还在此处?”楚逸望向刘汉山问道。

刘汉山道:“我已让人叫他来此处,公子稍等片刻。”

楚逸点头同意,望向刘德才道:“那我们先把书院组织架构再商议一下。”

刘德才颔首道:“公子,南唐大小书院数百余家。而文化榜“三十六院”底蕴深厚,规模庞大,架构相对复杂。我们烟凌书院创立之初,建议架构从简,待规模扩大时再考虑调整。”

“这个我赞同。”

刘德才沉吟片刻,略有不安道:“公子有所不知,但凡稍有名气的书院,山长皆是当地执牛耳。属下不才,恐难胜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在南唐,但凡名气较大的书院,其山长人选通常满足三大条件:一是进士出身;二是当官经历;三是学养深厚。

反观刘德才,一来科举未中,二来学养不厚,三来行乞为生,这些不利因素始终让他惴惴不安,生怕对书院名誉带来不好影响。

楚逸看出他心中顾虑,安慰道:“你刚才所说固然重要,但却又不重要。为什么?因为我们烟凌书院本就不走寻常路,就是要创新思路,打破常规。用人上,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否则,我们书院这么多寒门子弟如何与那些大书院的世家子弟竞争胜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刘德才起身,抱拳躬身道:“先生教诲,学生铭记于心。”

楚逸微怔,随即笑道:“我是你心中师,你是我心中师,彼此为师。这些繁文缛节,不必讲究。”

刘德才真心折服于楚逸的才学远见和高风亮节的人格素养。

没了心中顾虑,刘德才顿时来了精神,继续道:“公子,山长之下,设执事和堂长,其中执事一员,负责书院日常事务和秩序维护;堂长六员,负责六科教学。如生员数量大,可在堂长下设教习之职。公子,不知意下如何?”

楚逸思索片刻,道:“总体上没有问题。不过,眼下堂长和教习可由同一人担任,但还是尽快招聘教习之人。大刘叔,书院执事你且暂代,等人员到位后你再撤出。”

“是公子。对了,我听说,国文科、剑术科、礼艺科人选都已确定。不知他们是哪几位?”刘汉山问道。

楚逸笑道:“今天晚上,我在碧玉坊设宴,届时你们二人都可以看到。”

刘汉山突然意识到什么,惊讶道:“莫不是玉环姑娘担任礼艺科堂长?”

楚逸道:“正是!”

二刘彼此对视一眼,心中颇为激动。花魁年年有,可未必天天见。

“我再补充三点:第一,生员分领航生、远航生和起航生三类。领航生每年二十年银子补贴,远航生十年银子补贴,启航生无补贴,但可以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每半年进行考核选拔,能者上庸者下,动态循环。”

“勤工助学是何意?”刘德才不解道。

楚逸简单解释道:“


状态提示:第33章 袖里吞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