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从斗破开始君临万界>第九十六章 夭夭白雪

邺地九城,除了邺城还在赵国手里,其他都已经被秦国攻破。/p

这次李辰风率军北上,不单单是要收取邺地其他城池,邺城这座坚城他也不准备放弃。/p

当李辰风来到平阳城的时候,邺城赵国守将乐间已经得到了消息,一边派人向邯郸报信,一边派人前来打探魏军来意。/p

乐间是燕国名将乐毅之子,也是曾经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人。燕惠王为太子时,与将军乐毅有过节。燕惠王即位后,因中齐国反间计,对乐毅有所猜忌,任用骑劫代任其职,乐毅逃亡赵国。/p

后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战死,齐国收复全部失地。为了重新招揽乐毅,燕惠王封其子乐间为昌国君。/p

几年前,因为劝阻燕王喜攻打赵国,乐间再次被燕王厌弃,后燕国大败,乐间被赵国俘虏,因怨恨燕王喜不听从他们的计策,于是和乐乘(乐间同族)二人最终留在赵国,成为赵国将领。/p

这位也算是家学渊源的兵家大将了,所以在见到对方的来使之后,李辰风也没有怠慢,告诉了对方自己是为了清扫东郡所有秦军的,也表达了想要亲自前往邯郸和赵王偃商讨赵魏两国边界的问题。/p

当然,话是这么说,可看现在他带着十五万大军驻扎在平阳,整个赵国都不敢大意,谁能保证对方不会真的对赵国动手?/p

赵魏两国上百年的恩怨情仇,可以说纠缠不休的。/p

得到消息的乐间再次八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往了邯郸,在得到了邯郸的同意之后,亲自放开了关卡,迎接魏公子风入赵。/p

这次前往邯郸李辰风带了五百骑兵和一千魏武卒,由千戈为随行将领,声势浩大。/p

至于他走之后的大军,暂时以梅三娘为首,驻扎在平阳,即是整军休养,也算是对赵国的一种威慑。/p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玄翦和惊鲵带着五十名刺客跟随,算是暗中的小手段。/p

业城距离邯郸不到两百里的距离,过了漳水和赵长城,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来到了邯郸城。/p

以李辰风魏国公子和魏国大将军的双重身份,赵国自然也不敢怠慢,由赵太子嘉为首,带领众多公卿大夫亲自出城三里迎接,算是给足了他面子。/p

要说这赵太子嘉,比起当初自己那便宜大哥魏假来说要强得多,在赵国之内也很有贤名。/p

不过这位哥的运气似乎有些不好,遇到了个憨批老爹,不单单是在对外方面总是出些昏招,导致赵国损失了大量国土。/p

在对内上,因为口味特殊,喜欢上了一名娼女,而且还是赵王宗室之人的寡妇,不顾李牧的反对,强行纳为妃子,还一心宠爱此女为他生的儿子赵迁,甚至动了废太子的念头,所以现在的赵太子嘉已经是战战兢兢,唯恐什么时候自己一睁开眼就突然发现自己的太子落到了别人的头上……/p

赵嘉对李辰风非常的热情,他知道眼前这位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下一任魏王的不二人选了,现在和对方打好关系,对他这个赵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有很大好处。所以在把魏国一行人安顿好之后,就热情的邀请李辰风去欣赏赵国歌舞。/p

赵国是七国之中最擅长歌舞和注重礼仪的国家,邯郸城做为赵国的都城这里更是盛行歌舞和琴乐之风。/p

大家非常熟悉的邯郸学步这句成语,说的就是在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很漂亮,便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p

最终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p

虽然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的故事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不过却也从侧面说明了赵国歌舞的出名程度。/p

飞燕楼,邯郸城里最着名的风月场所,它的执掌者乃是赵地最秀美清丽的舞姬,舞艺冠绝天下,笑傲王侯。/p

赵太子嘉把李辰风请到了三楼雅阁,透过前面的观舞台能够清晰的看到下边舞姬们表演的玉花台的一举一动。/p

“大将军今天有眼福了,飞燕姑娘作为我赵国最美丽的舞姬,舞艺冠绝天下,就算是孤想要一观她的‘凌波飞燕’也不容易。”赵嘉一边给李辰风面前的紫玉杯斟满酒,一边笑道。/p

李辰风扫了一眼台上正在跳舞的几个舞姬,然后微笑着道:“太子殿下客气了,叫我魏风就好。”/p

“呵呵,那我就叫你风贤弟好了。”赵嘉顺势说道。/p

“风贤弟也不用叫我太子殿下,太生分了,直接叫我一声王兄即可。”/p

战国时期,七国之间虽然乱战不断,但各国王族之间还算是和谐,相互之间也是极为讲究礼仪的。/p

其实这也难怪,现在的七国王室,赵魏韩三国原本就是晋国的公卿,后来三家分晋,成了独立的诸侯,上百年来,三国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p

至于其他国家,秦王政乃是嬴姓赵氏,赵国王室同样也是嬴姓赵氏,而且秦王政就是在邯郸出生的。/p

燕、魏、韩三国则是战国七雄之中仅有的三个继承了姬姓的国家。/p

……/p

……/p

就在两人可以的拉进彼此关系之中,楼下玉花台上的舞姬已经换了人。/p

一个身穿蓝色轻纱长裙的绝色美人站在玉台中央,飘飘欲飞的绸带轻饶在如玉的双臂上,恍若仙女临凡。/p

“贤弟,此女就是飞燕姑娘!”/p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 夭夭白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