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我在秦国做武王>第一一四章 对六国策(三)

四年的时间,让年近四旬的冯章,看起来更加的成熟了一些,他下巴上的胡须,也变得浓密起来,眉眼之间,多了不少皱纹,但唯有一双眸子,还是如当年那般,透着那股机智。

时间虽然是过去了,但冯章依旧那个冯章,洛阳虽无战事,但洛阳都督,依旧是那个都督,方才司马错以九大要素,囊括天下名将,若说齐国大将军匡章是勇字之最的话,那接下来,就必定有冯章一席了。

当年,三千黑旗锐士,于咸阳城外,直入季君反贼中军,突破敌阵,取下季君的头颅,传为一段美谈,勇字之法,便是如此。

这位洛阳都督,除了这勇之外,还有一项高超的手段,那就是械,六年前,洛阳城外,对于他所构筑的防御工事,不仅是嬴荡领教过了,就连五国大军,也一样是领教过了。

秦国三大都督,若是单纯以功绩来论的话,魏冉无疑是垫底的,但至于白起和冯章谁的功劳大,暂且还是有争论了。

洛阳击败五国联军,咸阳火速诛杀季君,西进雍城平定叛乱,游说楚王,令其放弃援助宜阳之举,这每一件事,对于秦国来说,都是莫大的功绩,何况还有镇守洛阳五年,未曾有过一失。

听到大王问话,冯章站了出来。

“启禀大王,自大王以臣为洛阳都督以来,臣对洛阳城池的加固,就一日未曾停歇,时至今日,我秦三阳制敌长廊,已历经五年之久,洛阳早已成为天下坚城,我秦之战时堡垒。

此番六国谋秦,看似是六国进取我秦国之举动,实则乃是我秦主动出击,迎战六国之举动,我秦之战略目的,不在于固守崤山以西,而在于东出天下也。

既然是要东出,那只要大王的大纛,一日未曾遍布洛阳以东之地,洛阳就要做我大秦的利剑一日,如此,则洛阳城为剑尖,剑尖自当坚固也,自当进取也,以攻为守也。

再者,放任如此坚城不守,岂不是自废武功之举,臣以为,不管六国大军是分兵,还是合兵,洛阳都是六国大军绕不过去的槛,必得以重兵围之,至于河东,纵然有一军,也不为六国重也。

臣以为,洛邑城池,我秦不仅要坚守,而且要重兵坚守,至少需得有二十万之众。只有洛阳兵多将广,那六国攻伐我秦之事,则可转为我秦主动出击也,被动防守难,主动出击易,舍难而求易,方为用兵之道。”

以洛阳为支点,将防守化为进攻,将被动,化为主动。

这不正是应验了苏秦的那句话,此战,并非是六国要战,而是秦国王霸天下的路途上,必不可少的一战。

洛阳乃大秦桥头堡,重兵二十万,若是六国大军围攻,按照冯章之布防,冯章之械字诀,必定是久攻不下,反而为其所累,就如同当年迎战姬职那般,久攻不下,反而被秦军所得,但若是要绕行洛阳,则六国大军必定会腹背受敌,必会让六国忌惮,这样就可化防守为进攻了。

可这样一来,又有一个问题,摆在嬴荡面前,到时候七十五万大军来袭,秦国的大军,还能分出二十万给洛阳吗?

秦国举国之力,五十万大军,几乎就是极限了,近乎十人当中,出有一人入伍,若是再多了,则会动摇到根基,影响到春耕,而且还需得将少年也送上战场,这对以后国力的影响很大,无法让秦军持之以恒的战斗,而且从粮食上来说,也支持不过来,更何况国内各项事业,也一样需要发展。

在这五十万大军之中,还需要留下十万,来做后应,一国之军尽出,七国大战,这不是儿戏,只是大战,就必定会有失败的风险,所以这十万人,必须要留下来做后应,这样算下来,秦国真正能出战的,差不多就是四十余万大军。

现在光是一个洛邑,就要分走二十万,剩下的二十万,还能如何分呢,宜阳作为洛阳的后盾,所驻守大军,也一样是不能少的。

六国七十五万大军来袭,兵分两路,这对秦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嬴荡略微思忖了一阵。

不过,就算是这样,冯章的计策,是一定要实行的。

这正是秦国三阳制敌长廊的意义所在,不行就只能将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发往战场了。

当年洛阳五国会战,秦国尽出全国兵力,才凑齐了四十几万,现在五年过去,多了荆襄庸南和河东这五郡,能招募的军卒,比之以前多了十万,也能说得过去的。

河东暂时不去招募,至于其他四郡,秦国统治才五年,能招募十万大军,不算是太少了,要不是这几年吏治有功,甚至连十万都没有。

“好主意,洛阳能得大军二十万,东进可取大梁,南下可取新郑,犹如六国大军眼中钉、肉中刺也,再合城池之固,二十万足以比肩八十万之用。”

对于冯章所提策略,秦王当场肯定,群臣之中,也无一人反对,看来这些将军们,对于这主意,也是认同的。

“回大王,正是如此,六国大军,军心不一,远道而来,粮草运送艰难,我秦若是能够坚守良久,六国大军,则不能久矣,洛阳守城之战,有工事之利,臣只需要屯兵,以及大王新招募的士卒就足以坚守。

在洛阳之后,乃是宜阳,宜阳之后,通往崤函大道,洛阳宜阳本就一体,难以分离,互为依仗,攻其一,则另一为援也,令围攻洛阳六国大军,首尾不得兼顾,臣以为,当在宜阳之地,也驻守大军。

行军之难,难


状态提示:第一一四章 对六国策(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