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城外,攻城还在继续。
就是这样一幅,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景象,乐毅却在暗自撤兵了。
他打算将大军,先撤到洛阳城外,待稳住阵形后,再做图谋。
咸阳的那一支秦人大军出发了,按照他的了解,这支大军本该是有十万之众,由秦御史令司马错亲自率领,后来不知怎的,临到阴晋,又分出了一部分,往平阳方向去了。
北路大军的战事如何呢,他暂且不清楚,匡章还没有最新的消息传来,可看到秦军分兵北上,这一定是好事。
之前匡章给他的信,他很早就收到了,他也清楚,匡章的战略意图。
匡章虽然并未明说,但他要牺牲掉一部分楚军,来换取击败白起的策略,乐毅还是可以看得出。
这是很合理,也是很划算的法子。
战事到如今,谁都明白,六国要战胜秦国的关键,就在匡章的北路大军了,若是匡章能完成一次完美的迂回,那他就再次猛攻秦军,来个东西夹击,击败秦人主力。
司马错率领的这十万大军,在招募的时候,乐毅就很知道,这是秦人用来,拯救他们的王,因为他们的王,在宜阳被困了三月。
在这三月里,他们什么战报都得不到,他们也不知道,这座城池,何时会破,他们的王,何时会被俘虏。
秦人在这样,想要迫切救王的情形下,居然还敢分出兵力,北上去援助平阳,这说明他们在北方面临的压力,是足够的大,只有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们才会连王都放到一边去,先去救援平阳。
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是在说明,北路匡章已经取得了进展,只是没有消息传来罢了,或许在这几日之内,白起就要面临大败了。
对的,就是秦人要失败了。
乐毅知道,秦人就只有四五万大军,来支援宜阳,可他还是不愿意再冒险了。
因为宜阳城池,再久攻不下,他很有可能会受到秦军的冲击,自乱阵脚,不如现在就等候时机,牵扯秦军主力,等到匡章那边出了战果,他再一鼓作气,趁势而上。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再这样纠缠下去,他都要失去一个统帅,应有的威严了。
宜阳城东,燕国大营当中。
乐毅、肥义、暴鸢,三人齐聚一堂,商议战事。
“前方佯攻继续,后方大军辎重、粮草,已在有序撤退,等退出宜阳之后,我等就在洛阳东、南、北三个方向,驻守大军,设立工事,等秦军动静,再伺机而动!”
说话的正是乐毅。
对于这撤退的事情,肥义是完全没有意见,毕竟秦国的火,暂时还烧不到他赵国,而暴鸢是心中不平,可又不得不撤退,就只好再将韩国的土地,让给秦人了。
他清楚,他们这一路大军,在乐毅这个不善战的主将之下,已经掌握不了,战争的主动权,暂且后退,是最稳妥的法子。
秦人现在是约有五万大军,支援而来,宜阳镇守将近十万,再加上一个洛阳,这么长的战线上,秦军已过三十万。
四国联军要是还不撤退,将大军聚拢一处,一旦被秦军来个多路开花,那将会面临着,当年五国围攻洛邑,被秦人尽皆击破的情景。
当时,五国大军,溃不成军,而秦人则只需要包围过来,一路追杀,五国没有了士气的士卒,要么排着队等死,要么排着队投降。
想到这些,暴鸢心中,不免来气。
“哼,若非是上将军英明,岂能令战事,到如此地步,三月过去,不见联军有任何大胜的趋势,反而是秦人将上将军的连环计,都破解的差不多了!”
暴鸢现在是怒气很大,每逢这个时候,他都要发一下恼骚,有时候肥义也会跟上,这种不齐的军心,也是乐毅退兵的一个原因了。
闻言,乐毅一笑。
这个笑容,颇有意思,像是有苦说不出,又像是不能被理解后,带有丝丝怨恨,其中最多的,还是属忍让了。
“呵呵,战争之事,瞬息万变,对于万变之事,岂能过早地就下定论,今日来看,胜利之事,在我等,或许明日再一看,胜利之事,就又到秦军身上了。
对秦之战,本就是鏖战,以六国国力,难道还怕一秦国乎,只要我六国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胜利,秦人嘛,过不了多久呢!”
他的这话,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
的确,现在下定论,是太早了一些。
对秦国的这一战,不能求速胜,只应求不败,只要不败,秦人就会必败。
六国黔首何其多,秦国黔首又有多少?
六国士卒何其多,秦国士卒又能有多少呢?
六国粮草何其多,秦国粮草又能有多少呢?
只要六国同心,联手协力,秦人要不败,那是不可能的。
长此以往,以一国之力,拖垮秦国,只要秦国一旦着急了,一旦露出了破绽,那将会是六国大胜之时。
身为韩国主将的暴鸢,内心必定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就只是心中怨气,一时三刻难以疏泄,现在听到乐毅这样一说,不好再发作了,开始闷闷不语。
肥义很聪明,他和乐毅一样,在朝堂上,并非就只是一个将军,他们更是权臣。
乐毅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应付暴鸢,但神情和往常,却是不一样了。
他昨日见到乐毅时,乐毅还是彷徨犹豫,今日再见到乐毅,他的眉宇之间,似是多了一股自信,这定然是有了打算。
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