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隋末之万钧之势>第422章一节课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今天入宫给姜万钧讲课的是李纲,引用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学说。

这是一种改变,以前李纲更推崇道家和儒家的思想。

不过这从来不是问题,整个大宁现在都知道,他们的皇帝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不管什么学说,有用才是第一位。

姜万钧从来不推崇动不动就“寻死腻活”的文人。

文人的风骨如果仅仅是体现在,敌人来了他便杀身成仁,那就太讽刺了。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里头只体现了一个“忠”字。

“忠诚”固然重要,但姜万钧一直认为,“忠诚”只能作为最低标准,作为底线存在。

底线不能丢,在底线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更多的优秀品质,这才有资格称之为“国之栋梁”。

如果文人全蹲在底线上徘徊,让其他人怎么办?难道要大家都在底线外头看风景?

好在大宁拥有像魏征,李纲这样的臣子。

这一次李纲拿出韩非子的学说,可不是为了向姜万钧展示自己的改变。

他是在借韩非子的话进行劝谏。

爱臣大概指的是长孙无忌;人臣说的是霍方;“主妾无等”,这个范围就有些太广了,不过联系到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应该暗指李秀宁。

至于最后的“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毫无疑问,李建成和李世民就是现成的例子。

以前大家喜欢劝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现在李纲告诫他,这“贤臣”也不能过度亲近。

“远则怨,近则不逊”,皇帝作为“君父”,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女子”和“小人”……

一节课上了差不多一个时辰,李纲还有些意犹未尽,随着他开始编撰隋史,对杨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杨广绝对当得起“才华横溢”四个字,但却丢了江山,谁之过?

不管谁的过错,李纲都不希望姜万钧步杨广的后尘,姜万钧做了皇帝之后还愿意学习,李纲深感欣慰。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上课的时候格外用心,唯恐不能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姜万钧,留下遗憾。

姜万钧命人准备一些吃的,又亲自烫了一壶酒,然后拉着李纲坐下来,君臣二人聊起了史书的编撰工作。

姜万钧的野心甚大,他打算将周边一些国家和部落的历史都整理一下,然后编辑到史书中。千年以后,这部史书或许会为一些领土主张提供重要的依据。

另外姜万钧还打算派出一批使节,出使周边国家,以交流学习为名,对当地的各个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明年开春之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褚遂良,许敬宗,岑文本,于志宁等等,他们会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考察。姜万钧更想自己亲自出马,但他实在是分身乏术,所以只能重点挑选几个地方,悄悄的去,悄悄的回来,尽量避免扰民。

虽然姜万钧也知道,有些事是避免不了的,可是没办法,长时间留在这皇宫里,不利于国家的治理啊!

将李纲送出门上了步辇,姜万钧站在门口一直目送李纲消失在宫门外,这才转身回到政和殿。

“陛下为何不让文纪做皇子的老师呢?”长孙皇后毫不怀疑姜万钧对李纲的重视,可奇怪的是,她几次提及,想让李纲当诸位皇子的老师,都被姜万钧给回绝了。

之前说还太早,可是现在皇子都已经降生,长孙有点着急。

“文纪年纪都不小了,等过上两年朕也该让他享享清福。作皇子们的启蒙老师哪里用得着动用文纪这种大家?随便找个识字的就能教,实在不行,朕就亲自当他们的启蒙老师。”姜万钧也就是那么说说,他自己可没有时间。

“也对,如果陛下能亲自教导,那就再好不过了。”长孙可不信姜万钧是真担心把李纲给累着,姜万钧不愿意多说,她也聪明的不再多问。

长孙哪里能明白,姜万钧和李纲接触的时间越长,越不敢让他当皇子的老师,尤其是储君的老师。

李纲的学识和人品都是毋庸置疑的,教书育人的能力也不差,这几年教授姜万钧的时候,姜万钧深有体会,但并不适合当皇子的老师。

就拿今天的这一节课来说,李纲等于是在告诉他这个当皇帝的,如何去当一个“孤家寡人”。

姜万钧已经成年,思想也已经成熟,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真正理解李纲话中的真实含义。李纲的真实用意是要他掌握好一个度,远离的目的是为了“仁爱”,远离只是一种保护手段。既是保护对方,也是在保护自己,同时也是在保护他人。

姜万钧理解了这些,就不会会错意。

可如果换成一个思想不成熟,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比较弱的皇子,非被李纲给带进沟里去不可。到时候距离产生了,美却没了,搞不好甚至心里头会产生怨恨,这就偏离了本意。

帝师不是那么好当的。

从皇子时期开始培养,这个时候,皇子只是臣,要学会为臣之道。

等皇子变成了储君,身份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个时候既是臣又是君,要学习怎么做臣子,也要学习怎么做君上。

而等到储君变成了皇上,身份会再次改变……

伴随着身份的变化,所要学习的东西也会跟着变化


状态提示:第422章一节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