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的鞑靼人很快就准备好了,上万的鞑靼骑兵都变成了步卒。
在战阵的前面,十几个人抬着一个梯子,后面跟着一帮提着弯刀的鞑子兵,还有更多的鞑子兵在后边拿着弓箭。
鞑子攻城也是有步骤的,先是搭上梯子,然后后面的人就往城上爬,再后面就有弓箭手压制住城头上的大明士卒,方便那些攻城的鞑子兵攻城。
随着一阵牛角声吹响,战鼓声响起,鞑靼人开始攻城了。
这时麻禄已经带着亲兵躲到后面去了,防止鞑靼人的箭矢射伤。
苏超却没有退到后面去,而是站在垛墙的后面,看着嚎叫着的鞑靼人冲过来。
他已经把连射弩拿在手中了,准备在鞑靼人攻上城墙之后,这连射弩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此时不光是东城墙这边有鞑靼人攻城,其余三面也有鞑靼人攻城。
四面同时攻击,这更说明了鞑靼人此次攻击就是试探性的,让自己人先适应一下战场而已。
很快,鞑靼人就趟着城下深可过膝的雪冲到城墙近前,这时就听到城上的那些校尉们就开始喊了起来。
“火铳手和鸟铳手准备了,火折子点燃啊。”
“火炮都准备好啊,对准了鞑子啊。”
“……。”
城上的火器早就让苏超吃惊不少,虽然他早就知道京营中有一个神机营,但是他没有想到大明的火器已经发达到如此地步,就连边军之中也有配备了,而且还是这么丰富。
其实苏超对明代的火器也没有做过仔细的了解,他在前一世的时候也很少去看这方面的信息。
其实在大明之初,火器已经在大量的应用了。
当年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时,就曾使用火箭作战。
永乐年间,大明王朝组建了“神机营”,这种独立炮兵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
明代火器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大,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
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大型火炮,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
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
而且明代军队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明代兵器有很大的发展。其主要冷兵器有长柄刀、枪、短柄长刀、腰刀及各种杂式兵器如镋钯、马叉、狼筅等等。
除了继承传统的兵器品种外,明代的火器发展到鼎盛时期。
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种颇多,形式复杂。当时的pēn_shè火器(古代火药火箭)制造已经相当精良,样式繁多。
据《火龙神器阵法》、《武备志》等史书记载,此间多使用的火箭种类有单发火箭、多发齐射火药箭、多火药筒并联火箭、有翼火箭、多级火箭等,火箭的品种达几十种之多。
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代军队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例如明军火器营的标配就是三眼铳和四眼铳,这是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
再比如连子铳是明朝嘉靖年间创制的一种连射式手铳。
铳身铁质,后安木柄,自铳膛中部向后装填若干用纸筒包好的火药,火药筒之间的空隙用引线连接,并在铳身开一个圆孔,垂直插入装着铅弹的铁管。
第一枚弹丸在铳膛中与火药筒相接触。
发射时,先点燃第一节火药筒中的火药,将第一枚弹丸射出。
射毕后,第二枚弹丸自动落入铳膛中,第二节火药筒中的火药恰好被第一节火药筒中的药线点燃,将其射出尔后依次进行,自数枚至十几枚,提高了射速。
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连射式手铳。
还有集束式火箭,更是威力惊人。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三连发的神机箭,到一百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
射程百丈,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火箭弹道不稳定的弱点。
这种武器在明军中已大规模使用。
还有就是佛朗机炮了。
明代正德年间改进欧洲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并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
到了嘉靖年间,明军的佛朗机炮的装备达到三千百八门,而且还带有准星和照门。
有效射程一百二十丈,四十五度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高达二里远。
大型者炮身一丈,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五百颗散弹,可以封锁二十丈宽的正面,威力惊人。
看到城墙上的这些火炮和火器,苏超觉得自己应该是回到了民国初期,这武器也实在是太先进了一些。
到现在他才明白,大清朝到底是做了什么孽,以至于大清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武器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大幅度的退后,退回到弓箭时代。
要是大清朝能够保持了明代武器的先进性,而且再加以进步的话,主导这个世界的就只有中国了。
这时一定有读者会问,大明朝既然那么强大,怎么还会败在关外的辫子军手里?
其实这主要是大明朝的天灾人祸太多,内斗不断,以至于军备松懈,兵无战意,再加上天灾太多,各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