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明之锦衣为王>第450章饮茶说茶事

苏超原本就是顺口那么一说,没想到马步升还真的认真起来了,这倒是让他不好不继续说了,于是笑道:“引种哪里的?这还不简单吗?

你家把江浙、两湖、两广以及福建的茶树都弄来有些种种,到时候就可以在其中选出最好的茶种了。

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你家把那几个地方的茶种种出来的茶叶分别取不同的名字,然后分成高中低档的价格往外卖就是了。

最好的茶种你自己家种,那些差一点的就卖给乡民种,这样一来,日照乃至整个山洞最好的茶就出自你马家了。

当然,那些乡民的茶你们也可以收上来,然后专卖出去,朝着草原上走,又是大笔的银子赚进来。”

马步升朝着苏超抱拳深施一礼,激动的说道:“伯爷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下与家父这几年一直琢磨着把家里的茶山经营得更好一些。

但是茶山几百年了,想要有些变化哪里那么容易?

家父倒是想过将南边的茶树引种过来,只是不知道如何做才好,关键是茶树苗的长途运载是个问题啊。

不知道伯爷您有什么办法没有?”

苏超想了一下,笑道:“这个办法还不简单?你叫人到南方去,将成树挖出来,栽到大缸中,然后用船运回来就是了。

茶苗不容易活,但是茶树没有问题啊,你说是不是?

至于茶苗嘛,我建议你家用嫁接的方式来种新茶种,这样既能保证南边来的茶树能存活,而且还能让新的茶苗适应山东的土地和气候,保证茶种的成活。”

他说的这个办法就是后世南茶北引的成功经验,他在电视中看到过的,因此他才能在此侃侃而谈。

他相信这嫁接的技术对与大明这个时代的农户人家并不陌生,特别是茶农和果农。

苏超猜测得一点也没有错,在大明这个时代,大部分的茶农果农还真的懂嫁接的技术。

嫁接技术在我国至迟到战国后期就已经出现。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

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在《齐民要术》中,对有关嫁接的原理、方法,都有比较详备的记载。

《齐民要术》在《种梨篇》里指出:嫁接的梨树结果比实生苗快,方法是用棠梨或杜梨做砧木,最好是在梨树幼叶刚刚露出的时候。

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损伤青皮,青皮伤了接穗就会死去;还要让梨的木部对着杜梨的木部,梨的青皮靠着杜梨的青皮。

嫁接梨树,《齐民要求》中提到可供利用的砧木有棠、杜、桑、枣、石榴等五种。

经过实践比较:用棠作砧木,结的梨果实大肉质细;杜差些;桑树最不好。

至于用枣或石榴作砧木所结的梨虽属上等,但是接十株只能活一二株。

可见当时对远缘嫁接亲和力比较差、成活率低这个规律,已经有了些认识。

我们今天知道梨和棠、杜是同科同属不同种,至于梨和桑、枣、石榴却分别属于不同的科。

元代《王祯农书?种植篇》中,总结出了以下六种方法:“夫接博(缚)其法有六,一曰身接,二曰根接,三曰皮接,四曰枝接,五曰靥接,六曰搭接。”

“身接”近似今天的高接;“根接”不同于今天的根接,近似低接;“靥接”就是压接。

这个分法有依据不一致的缺点:有以嫁接方法分类的,如压接、搭接;

有以嫁接的砧木和接穗的部位分类的,如身接、根接、枝接等。

但是他叙述得既简明而又条理细致,所以仍为后来的许多农书所袭用。

有些接木名词作为专门术语,今天不只是在我国,甚至在日本也还在沿用。

马步升出身茶农,自然知道这茶树的嫁接方法,他见苏超不但给出了茶种的运输方法,连种植方法也懂得,也是大为吃惊。

一个年纪轻轻的定边伯爵居然懂得茶树的嫁接技术,这为伯爷莫非也是茶农出身?

“伯爷,您是怎么知道这种茶种改良方式的?”马步升耐不住好奇,便对苏超问道。

苏超笑道:“书中写的啊。”

“还有写这种东西的书?”马步升惊讶的问道。

苏超点了点马步升,笑道:“一看马大人你就是一个不读书的,先人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你以为这种事情是假的?

你要多读书才行啊,咱们大明刊印的农事书籍还是不少的,你回头找济南府的教谕问一下,他会告诉你有什么书可以看。”

马步升有些尴尬的笑道:“不怕大人笑话,下官是斗大的字认不得一车,下官就是找来书,也看不得啊?”

白老虎笑道:“马大人,你不识得字不要紧啊,你的书办认识啊,让他读给你听就是了,凡是有不懂的只管问他。”

马步升一拍脑袋,笑道:“您看看下官这脑袋,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到。”

跟马步升说话的攻读,苏超脑子里已经想起了后世他可是那普洱茶是如何被炒作起来的。

从一个大部分国人都不知道的茶叶种类,变成了有收藏价值的宝贝,那是一路飙升啊。

由此苏超就决定了,等自己忙完了通倭案以后,就把云南的普洱茶炒作起来。

大概的炒作思路他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先叫人去云南囤


状态提示:第450章饮茶说茶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