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大隋武魂>第373回茅舍屈身大丈夫只因忠孝两难全

上回说到,赵容儿为了寻找“达头可汗”隐藏在“大兴城”内的“死士”踪迹,就一直沿着河边走。没想到,这赵容儿在河边,却意外的发现,一位抱着大水牛洗脚的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北周时期将领,佘天龙之子佘千力。

为了能把此人用为己有,赵容儿决定用“计”,将此人收为麾下。赵容儿在展示“蜻蜓点水”之后,那佘千力更是心悦诚服,佩服之至。

之后,佘千力就在河边,跪下拜赵容儿为师。因为,佘千力胸怀抱负,他要向父亲佘天龙学习,力保“中原”领土不被他国侵占。更何况,佘千力的父亲佘天龙,就是在他三岁那年,与“突厥”人在长城脚下,为驱赶入侵者,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永远长眠在长城脚下——

在这种国仇家恨的情况下,佘千力的母亲岳氏,也要他少小立志,做一个为“中原”有用的人。而随着佘千力的渐渐长大,眼看自己的母亲变老,却又有些不忍离开。

虽然这佘千力从小就天生神力,可惜,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位好的“武学”师傅。如今,却在这次的“巧遇”之中,有缘遇见了赵容儿。当然,在佘千力的思想里,这的确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或许说,这也是上天给他佘氏的最后一次“眷顾”。在佘千力三十这个年龄上,终于等到了一个能报效国家的机会......

时间,把感慨化作无言。佘千力在邀请赵容儿,去他家里的路上,也就顺便给师傅赵容儿,说了一些他的人生。而此时的赵容儿才发现,那原本自己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没想到,这位北周副将佘天龙的儿子佘千力,不但是一位真孝子,更是一位满怀抱负的大丈夫。

面对这种突来的大转折,使赵容儿却感到自愧不如。不过,赵容儿已经打定主意,她必须要帮助佘千力,去完成他的“梦想”——

佘千力的家,不过是三间矮小的茅屋。房前有一小院,院里还摆着一台织布机。佘千力告诉师傅赵容儿,他的母亲岳氏,天天织布,拿到城里去卖,之后换些食物用品。

此时的佘家,佘母还没有回来。佘千力叫师傅赵容儿,在家里坐一会,他还得去集市上,接母亲岳氏回来。此时的赵容儿,听着佘千力的话,心里酸酸的,怪不是滋味。真的是没想到,一位堂堂九尺男儿,力能举鼎的大丈夫,却屈身于这三丈茅屋之内......

赵容儿无奈,只好听佘千力的话,在院里坐着,等待佘千力和他的母亲岳氏回来。佘千力走后,赵容儿才起身,在这三间茅屋里看了看。

原来,这佘千力的家里,仿佛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低矮的茅屋里,能见到的是两张谷草床,和两背篼玉米及稻谷。墙角一处,还堆着一些红薯与土豆。赵容儿看着看着,不觉得眼眶湿湿的,禁不住掉下了眼泪——

没过多久,赵容儿站在院前的小路旁,远远地,就见佘千力背着一位老人,向这边走来。进屋后,赵容儿才发现,佘千力的母亲岳氏,是一位耄耋老人。而且,佘母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耳朵也听不着。

赵容儿见此,忙把佘千力拉到一边问道。佘大哥,佘母这么大年龄啦?而且,她还看不见,听不着,为什么还要织布,还要上集市去卖?

佘千力见师傅赵容儿,如此这般不解。当然,他能够理解。于是,佘千力就给师傅赵容儿说。师傅,你有所不知。我母亲岳氏,在五十二岁时才生下我。可惜,我父亲佘天龙去世得早。之后,我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过着艰难地生活。

这不,母亲为了生存下去,每天摸着织一些布匹,去集市上卖。我每天早上背她去集市上卖布匹,晌午又去背她回家来,下午她就在家里织布,我就去种庄稼。

赵容儿听着佘千力的话,眼泪却一直在流个不停。赵容儿含着眼泪,问佘千力道。佘大哥,你忍心看着佘母,这么大年龄,还在外面奔波吗?

佘千力见师傅赵容儿,有些冒火的样子。于是,只见佘千力无可奈何的说道。师傅,你真是有所不知?我这母亲,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非得要这样做。她还经常唠叨,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她就要织布,上集市上去卖。如果我不听她的话,她就打我,或者是做一些想不开的事情。

原来如此,看来这佘母才真是有一颗伟大的心。为了儿子的幸福,她不辞辛苦,饱经风霜。这样的母亲,才真是伟大的母亲!

的确!佘千力在他母亲面前,显得是毫无办法,任凭佘母安排。不过,这佘千力,也只能如此。因为,佘母为了他,从他三岁去父开始,母子俩就相依为命。而且,佘母还一直要求儿子,要为国家出力。要他佘千力,向父亲佘天龙一样的活着,做一个保家卫国的真汉子。

可是,这佘母又哪里知道,作为一个孝顺的儿子,又怎能舍她而去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天生神力的佘千力,的确是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

佘千力在背着佘母回家的时候,还特意在集市上,买了一点肉。从佘千力家中的情况来看,这一顿肉,怕是好久都没有吃上了——

赵容儿的眼睛,一直是湿湿的。她知道,此人不但是一位真孝子,更是一位胸怀抱负的大丈夫。如果说,此人一旦出人头地,一定会更加好好的对待其母。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或许说,这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而这佘千力


状态提示:第373回茅舍屈身大丈夫只因忠孝两难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