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打草惊蛇已经简单了。五个藩王圈到京中,还弄死一个。虽说已经令其儿子受了王位,但是朱棣又不是傻子。这摆明要对付他,他会不反抗?
虽说你是嫡子长孙,但是你已经摆出了—幅赶尽杀绝的架式。就是没有赶尽杀绝,也是要收回自己叔叔的土地与财势,他们会任你宰割?
徐耀祖不这么想。不要看朱允文祭出了朝庭的威严,但是不要忘了他们这些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马可并不是什么世家子,正统什么的……在他们这帮草根革命者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与他们当年乡下,长子长房强抢分给其他房的土地。没有多大的区别。
对他们这帮勋贵来说,实在是喜欢不上建文朝的文官。说公一点儿,就是先皇刚过世,你们这帮小人便鼓惑皇帝杀人家的儿子,削人家的藩位。
大明的王爷真就是这么罪大恶极吗?
绝对不是。也不看看人老朱把自己儿子封的是什么地方?不是东北,便是西北这样的国防边疆。
而且这是大明初期。不是后世的辽东辽北。就是北京那地方,这时候也是乡下。
蒙元统治虽不过百年,但是他们对北人的杀戮,绝对不是闹着玩的。蒙元退走,这北方留下的汉人口有—百万吗?如果有。人老朱也不必移民了。
就这么个地方。要人口没人口,要钱粮没钱粮。你朱允文至于吗?你们这群文官们又至于吗?这大明根本与汉时不同。
不说别的,如果不是朱棣迁都北平,这后世的北京也就是个地方小土城子了。
今天的北京拥有上千万人口,无数的高楼大厦,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源自于朱棣的一个决定。
北平为元朝之故都,亦是元末群雄争斗的主要战场,因此在经过战乱之后,人口势必减少,所以必须透过大量移民以实之,其移徙人口除来自塞北沙漠和山后之外,还有山西。洪武三年(西元1370),郑州知州苏琦召流民垦荒之计为太祖所接受,於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措施就此展开。移入地区为北平、北平以南、河南的北部,和山东的西部。
洪武时代的北平,其辖境相当於今之河北省的大部分,以及北京市和天津市。北平的山后地区则是指今河北宣化至辽宁辽阳之地。
北平府即元代的大都路,也是元大都之所在地。洪武二年(1939),由於战乱因素,整个北平府城乡几乎成为旷野,据史料记载:北平地区各府的移民来源中,北平府的山后移民约30.3万人,永平府的山后移民约为3万人;河间府的移民来源则包括山后移民10万人、山西移民5万人、山东移民3万人;保定府的移民来源包括山后移民4万人、山西移民3万人;广平府及大名府的山西移民约26.5万人。
在洪武时期,北平地区所有外来的民籍移民中,以来自山后的移民最多,主要分布在北平的北部诸府。次则为来自山西的移民,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广平和大名两府。山东移民仅在河间府有所分布。归纳言之,山后移民迁入北平府以南的约为14万,迁往河间府地为10万左右,迁往保定府约为4万人,其他的移民主要应来自山西。
也就是说整个北平府的移民人口约为58.2万人,记住这是一个府的,不是单单北平的。当时北平市的人口,十万都没有。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永乐元年(1403)三月,蒙古军队进攻辽东,大肆抢掠了一通,当地的都指挥沈永是个无能之辈,即无法抵御,又不及时向领导汇报,朱棣听说此事,大为恼火,立刻杀掉了沈永,并召集大臣。
这便是人口的力量,没有人口,什么都是假的。而老朱给自己孙子留下的又是什么呢?
明初是在元末天下大乱的烂摊子上进行生产恢复的,到朱元璋洪武末年。人口已经达到6千万,这已经达到封建社会前期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西汉和唐朝)。可唐朝在隋末动乱的情况下用了100多年,从立国618年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才达到这一数值,西汉则用了200年时间,直到西汉末期才达到(汉武帝时期3000万,到汉哀帝才达到6000万)。
6000万对60万不到,白痴都知道哪儿赢定了。
60万不到的人口也叫威胁?这是哪个白痴的理论?
要说唯一的危险,也就是朱允文根本就没有掌握这6000万人口的力量,便匆匆削藩了。
削藩真的有必要吗?
南京是一个很不错的地方。也很适宜建都,因为这里地势险要,风水好,外加是主要粮食产地,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建都于此是很有利于维持明朝统治的。
此时的北京呢?乡下一小城,虽说曾是元大都。但是没有人,地广人稀,能干什么?就像东北三省一样,抓在满人手中,那就是一片荒地。这时候的北平府也差不多。
甚至徐耀祖这样的勋贵不无恶意的猜想,这文官是故意的。故意逼朱棣造反。因为他们想封爵,毕竟除战功外,这文官想封爵?这儿可是大明朝。
当然,徐耀祖他们自己也并非是毫不利己的圣人。说不好听一点儿,他们也是为自己在考虑。他们是勋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