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清卒>第101章王奎山

“王爷,我这次还带回来一些琉球土仪,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不过图个新鲜,王爷留着赏人用吧。另外还得了几匹好马,我不敢独享,给四爷和十三爷一人一匹……”

宝马一共三匹,自然是来自济州牧的巴特尔的馈赠,虽然也是蒙古马,可比一般的蒙古马矮小不同,这三匹马都是神骏异常,连张石川这个外行一眼都能看出来绝对是难得的宝马良驹。

他本想给赵大勇和史安一人一匹,自己留一匹,可是二人说什么都不肯要,说自己的身份骑着这宝马太招摇了。

张石川这才明白,现在的宝马就和后世的豪车一个意思,让两个王府保安开着保时捷路虎在外面逛确实有点扎眼了。

那也不能白扔着啊,索性借花献佛,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一人一匹吧。

四阿哥也没客气,只是点了点头说道:“琢玉有心了,只是你十三爷……给他送去吧。”

十三阿哥怎么了?张石川一愣,但是也没好再追问。

“四爷,我还有个小小的请求……”张石川谄媚的笑着说道。

“哼,果然你这礼不白送啊,说说看。”四阿哥也是一笑。

他现在心情大好,红薯和铜,这两件关系民生的宝贝,即使张石川真的有什么要求,只要不过份,他都能答应下来。

但是马上他就发现自己错了,这小子的要求还是比较过分的。

“四爷,咱们能不能把粮食卖给琉球一些……”张石川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答应过尚敬要帮琉球买粮的,也算弥补一下人家把铜矿出产分给自己一半的恩情,但是他知道这个事真的是难上加难。

大清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尽管大清国的领导核心们在口头上宣称天朝无所不有,不需要与任何蛮夷贸易,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康熙年间开始,天朝就不得不从海外进口大米,以缓解东南沿海因人口剧增及商品经济发展而造成的“产米不敷民食”的严峻局势。

为了鼓励商人,大清国政府再度为粮食进口开通了绿色通道:凡是向广东进口大米、且没有运输别的货物的外国船只,一律免征口岸税。

在这个大环境下你想做粮食出口,自然是想都不要想了。

“琢玉,你还年轻,不懂国事。”四阿哥倒是没有太过发作,只是解释道:“粮耐国之本,我大清虽物产丰饶,但是这些年人口激增,并无富裕之粮米卖给琉球。”

“四爷,不用粮米,玉米!玉米就可以!而且,琉球人口也不多,有个十几二十万石也就够了……”张石川马上把话头往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引。

“玉米?”四阿哥也是一愣,一说粮食,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米面粟,玉米也是粮食啊!而且自己去年推广种下去的两百万亩玉米,第一季就收了一千多万石,现在官府收上来的玉米就有六百多万石。

似乎,拿出去卖二十万石也不算过分哈?马上再过几个月又是一批玉米成熟了。“也罢,就卖给他们二十万石吧,再给他们两万石麦粉把。”

“谢王爷!”二十万石玉米加两万石的面?果然还是大粗腿有力量啊,琉球才十几万人,这些粮食,省着点吃够他们全国人民吃半年了……

张石川也没想到四阿哥能答应的这么痛快,刚想咧嘴乐就见四阿哥板着脸道:“不过二十万石,你不会自己种吗!你现在有官职,又不用纳粮,种出来了你爱卖还要求爷给你办?无能!”

丢下一句无能,四阿哥擦了擦嘴起身甩袖子出去了。

“四爷,我这庄子就二百多亩地,哪儿能打这么多粮啊……”张石川满腹委屈。

一旁邬思道呵呵一笑,插口道:“琢玉,王爷的意思是你的庄子太小了,你手上有玉米,又新弄来了红薯,自然也需要一个大一点的庄子试种吗。”

“我……邬先生有所不知,这京郊的庄子后头都有主儿,九成是旗人的圈地,实在是难买啊……”

张石川突然明白了,这是四爷甩袖子走了是要让邬思道点播自己一二啊,忙拿起酒壶给邬思道倒了一杯酒。

“你呀,不知道是真傻还是装傻,这京师周围的庄子都是非富即贵的人,你不能往远点的地方走吗?你知道去大沽置办房产,为何不能置办几百倾的田地?”邬思道笑眯眯的说道。

“那我这不用纳粮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大清的税收,张石川还真不懂,他之所以不愿意自己种地就是因为知道农税太重了。

“你现在是五品官,只要多买些地,然后多招募一些佃户到你户下奴籍,不就可以免了税负了吗。”邬思道摇了摇头说道,这小子连这个都想不通?他做生意不是挺有一套的吗?

张石川这才弄明白,原来现在不是按地皮大小收税,而是收人头税啊!他突然想到了在电视剧上听过的两个词: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这是雍正一上台就极力推行的改革,可是现在还是在按人头征税。

“琢玉,四爷现在可是很看重你哟,要好好做。只是有一句话我要说出来,这也是四爷的意思。你日后再开作坊也好,买田庄也罢,最好别在弄什么股份了,四爷真正信任的人是你,也只有你一个,像上次那个赵元化的火器案……”

张石川又是一愣,这是啥意思啊?还信任我,又让我自己干?难道是四阿哥的粘杆处真的查到了些什么?

“琢玉不懂,还请邬先生明示。”

邬思道捻了捻胡


状态提示:第101章王奎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