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我真没想这么红>133收视率

转天早上,周明哼着小曲儿,走进了电视台大楼,来到了综艺部所在的楼层。

“周总监,早上好。”

“总监好。”

“老周,看你红光满面的,节过的挺好啊。”

从刚进单位不久的实习生,到同事十几年的老员工,一路上遇到了不少人,招呼也打了一路。无一例外,所有人都对周明笑脸相迎,态度都很不错。

不用问就知道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早在出门前,周明已经从值班的工作人员那里拿到了第一手情报,知道了自己极力推荐制作的中秋特别节目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上京及周边地区的统计结果为:平均个点,最高点。

扩大到全国范围内,虽然数字上骤降了一大截,仅为和,不过,横向对比一下其他台的战绩,这个成绩仍然非常值得炫耀。

“小柳,去看看昨天的全国收视数据统计排行出来了没有。要是有信儿了,给我抄一份送过来。”路过公用办公区,拦住了一个文员,周明满脸微笑的吩咐道:“顺便再给我冲杯咖啡,今儿个我也开开洋荤。”

“是,周总监。”答应了一声,姓柳的这位文员办事儿去了。

另一人走了过来,给周明手里递了份手写的记录:“周总监,从昨天晚上到现在,我们接到了不少商家的电话。这是整理好的通话记录,您看一看。”

“好,我一会儿看。”接过来,周明点点头:“去忙你的事吧。”

如果说周期漫长的电视剧以及周播的带状综艺节目,体现的是电视台的平均制作实力的话,那么,逢年过节时播出的大型晚会类节目,或者其他类型的特别节目,反应的就是电视台制作实力的上限和下限。

以晚会类节目为例。

何谓下限不同?省台举办的晚会上,歌舞类节目的表演者来自于地方上的歌舞团。同样的节目,放到央妈举办的晚会上去,会换成国字号的歌舞团来表演。

省台举办的晚会,最多能邀请到两三位一线大咖,而在央妈准备的舞台上,却是汇聚了好几十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就是上限上的差距。

作为上京台的高管之一,周明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所以当他才会在知道了中秋特别节目的收视率后显得如此兴奋——这档节目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对上京台实力的一次证明。在收视率大战越发焦灼的今天,这份证明的难能可贵,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可想而知,作为这个节目的发起人,周明得到的嘉奖也绝不可能只是一两句口头上的称赞。

可能是大笔的奖金,可能是部门内更多的话语权,也有可能是升职……到底是什么样的嘉奖,周明现在还猜不到,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这份奖赏的期待。

哼着小曲儿,品着咖啡,周明心里头美的不行。

想要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情,也是想起了还没有把收视率数据通知给苏谨言,周明掏出了手机,给今天继续休假的苏谨言又挂了通电话。

……………

“周哥,早上好啊。”

“苏老弟,起了么?没打搅你睡懒觉吧?”看了看时间,才九点不到,周明先笑着开了个玩笑。

“没呢。”电话这头,苏谨言看了看里屋的方向,笑着说道:“我倒是想多睡会儿,这不我爸我妈来了么?打算今天带他们出去转转,早上七点不到就起来了。周哥,这么早打电话过来……让我猜猜,是收视率出来了吧?”

“就知道瞒不过你。”大笑几声,周明兴冲冲的报出了数字:“刚才我还没出门那会儿,就收到了值班员工发来的短信。担心你还没起,才一直等到了这会儿。你听着哈,在上京及周边地区,节目的平均收视率是,最高……”

“这么高的么?”说实在话,苏谨言真的有点儿被惊着了。

最高收视率竟然超过了二十个点?现在可不是娱乐方式匮乏的八十年代,在这个年头,一档晚会类节目的收视率能超过5个点,就可以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实话实说,有把握敢在播出前就胸有成竹的大喊‘我们这台节目的收视率一定能超过10个点’的,估计也就央妈春晚节目组里的那帮人了。

“是有点高哈,哈哈,不过这是好事,不是么?”似乎很满意苏谨言的反应,周明哈哈大笑起来。

“周哥。”听完了本地收视率数据,苏谨言对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续说啊,全国收视率多少啊?”

“别着急啊,我这不正要说么。昨天晚上中秋特别节目的全国收视率是平均,最高时超过了4点5,达到了,嘿嘿,真是托了你的福啊。”

要说这个成绩是托了苏谨言的福,倒是一点儿都不过分。

首先,这台特别节目的策划案,是苏谨言自己一个人攒弄出来的。

其次,整个拍摄过程中,也是由苏谨言亲自坐镇把关,控制进程和节奏。

再次,参演节目的这些嘉宾之中,几个比较关键的人物都跟苏谨言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比如在节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那几位‘卧底’,都是他亲自挑选安插进去的,又比如最后通关了挑战拿到全额奖金的陶乐乐,也是他叫来的‘关系户’。

最后的最后,是苏谨言弄出来的《少女们的田园日记》,给上京台贴上了‘新晋综艺大台’的标签。一部分观众之所以会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中秋特别节目,就是因为


状态提示:133收视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