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初唐闲公子>027章过洋牵星
古代中国开疆拓土,主要是向西和向北,很少重点向东南亚。即便向东南亚开疆拓土,往往也只是到交趾缅甸一带,再往南就没有了。

航海有一种大杀器叫过洋牵星术,有些大汉主义砖家信誓旦旦说过这个技术是汉族人发明的,当然也只是他们关起门来叫嚷,走出国门他们就没声音了。从大秦到宋朝,有中原朝廷的舰队出发到印度、波斯吗?根本就没有,元朝倒是有过,他们用海船给远征军运送补给,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拿到了阿拉伯人发明的牵星术。

阿拉伯人继承了古希腊的天文学和数学,沟通西欧和东亚海上丝绸之路,阿拉伯的航海发达,他们逐渐摸索出过洋牵星术。因为牵星术可以定位船只的纬度,被阿拉伯人视为绝密,所以远洋贸易也被他们所垄断,但是其中的指南针确实是中国人发明的。08年的奥运会有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表演,演员手上拿着的只是司南,没有拿着牵星板的,要不然丢人都丢到国际上了。

明代舟师曾利用牵星板来测定天体距海平面的高度。有了星体的高度和所在方位,便可以判定当时所处的纬度。其中尤以观测北极星的高度确定纬度更为方便,因为北极星的高度就等于当地的纬度。使用时,手握牵星板,将握板之手臂伸直,让木板的下边缘保持水平线,上边缘对准所观测的星辰,这样就可以测出船舶所在地看到的星辰距离水平线的高度。高度不同可以用十二块牵星板或象牙板替换、调整。由于事先知道一指等于1.9度,算得纬度值也很容易。

不过,使用牵星术只能得知船舶所在的纬度,但决定一个地理方位需要通过纬度和经度两个数值来实现。古人确定经度是不容易办到的,他们通常用计算航船的速度来实现。例如,船队向西北方向航行,以每天行进10千米计算,可推知一个月后船已经行至距离西北约300千米的地方。

阿拉伯人对人类航海史的最大贡献,就是过洋牵星术、三角帆与印度洋季风航线的探索,他们可以横渡印度洋而不需要沿着海岸走。《福建渔民航海指路薄》记载:“明永乐元年奉旨差官郑和、李恺、杨敏等,出使巽域,躬往东西二洋等处,开软(朝)贡累累,校正牵图星样(牵星图样),海岛、山域、水势一本,务要巽取能识山形水师,日夜无歧误也。”可见郑和在下西洋前,已经着手收集到包括牵星图在内的天文导航定位知识,一路上校正,这也说明中国人的船队是第一次走这么远。

《顺风相送》所载“观星法”中某些星名,如凉伞星、灯笼星、布司星等,都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星名,即使所称此北斗星的画法也与中国完全不同,并言“中星居处不动”。看来牵星术确系阿拉伯人的发明,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人的改造,才成为郑和下西洋航船定位的主要器具。

中国的天文学比印度、阿拉伯落后,特别是阿拉伯,打下君士但丁堡之后,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知识传承,在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上的领先,也是理所当然的。

搞大航海不是个人能够搞掂的,这需要国家的力量,这是个天坑,商会的利润很可能都填不满,而且以李家的尿性,很可能他们想独吞海外的利益。

果然,康有义笑得很暧昧,“我就知道你小子肚子里还有不少货,风帆战舰、石砲、希腊火!你也想着乘海船去天竺?别指望了。我把南海和天竺的水稻、香料、矿产说出来,他们立马坐不住了,想踢开我们独自干,吃相太难看。”

“不用着急,就他们现在那个水平,下海远航就是找死,多折损几艘船他们就老实了。南洋的瘴气太多,会死人的。我把风帆战舰的模型造出来,还有指南针,你都给他们送去,让他们先投下银子。其他不说,至少可以先训练一批工匠,到他们撑不住的时候我们再入股。”

这艘战舰模型送过去,李治肯定会坐不住的,可能会调动全国之力来建造,其他不说,对于征服百济和高句丽好处太大。

为什么中央政府对于南洋不感兴趣,很重要的就是因为南洋热带雨林,里面的疾病太多。每次大军开到这里,没过多久就会来个“军中大役”,最后都只有撤军。即是到了19世纪的英法军队来了也是一样,他们也只能在沿海设立一些据点,不敢深入其中,蚊虫和疟疾太厉害,而且这个时候已经发明了金鸡纳霜。

金鸡纳树原产地源自南美安第斯山脉,而树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宁和奎尼丁的重要工业原料,这个时候还无法搞到,青蒿可以治疟疾,倒是可以拿来用。

“不过你那个石砲的模型也要造出来,这样才更有说服力。我们也可以在里面占一点股份。”康老板建议道。

“你这个老东西也没憋着好屁!”

两人一起奸笑起来。这可不是白砂糖和白酒,这是茫茫大海,百死一生,这碗饭哪有那么好吃?你在近海玩玩还可以,想远航至南阳和波斯、大食,还是省省吧。人家大食人和波斯人商人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几代人的牺牲才有今天的局面,你们一群土鳖想作海龟,那是找死。

说到大唐皇帝和大臣们吃独食,唐志道:“给我2份股份太少,以后也没有人会带着秘方来投奔咱们。这样吧,就像他们这个海外贸易一样,成立一个分公司作为总公司的下属企业。分公司只负责甘蔗加工和白酒生产,从总公司购进甘蔗和粮食,加工好再


状态提示:027章过洋牵星--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