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小乘佛教说万法皆空,析法真空。就是一个东西,你考究分析其根本,都是空的。庄子说“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尺长的捶,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像这样每天取一半,总有一半留下,直到万世也没有穷尽。
如果万物不空,这句话是对的。我们分析物质,从一个物体到分子、原子到夸克,再小就看不到了,是不是空也没办法证实。
世亲菩萨作了一个推理:万法是空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分解。如果能够无限分解,那一个杯子和须弥山应该一样重。这就不合常理。为什么呢?如果物体可以无穷分解,它就是无穷重,所有的物体都是无穷重,所以杯子和须弥山应该一样重。
这个结论当然是错的。
有人说,有一种不可分的粒子,物资就是这种粒子组成的。问题是不可分的粒子存在吗?世亲菩萨说不可分的粒子没有四面八方,没有上下十方,怎么能组合在一起?比如两个粒子合在一起,一个粒子在另一个粒子的左边,既然有左边就有右边,既然有左右就可以分割,怎么能说不可分呢?
所以物体分解到一定的时候,突然就空了,没有了。所以佛家有一个词叫“邻虚尘”,就是最微小的尘埃,临近虚空,再分就是虚空。
佛家的《因明》就是专门讲逻辑的。因明学不是佛家独有的。因明学萌芽于古印度,略早于中国的墨辩和希腊的逻辑。因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古印度学术文化的繁荣和辩论之风的盛行是密切相联的。
古印度的信仰非常繁杂,信什么的都有,各派教徒之间常常争论,比东土的百家争鸣要激烈尖锐得多。各派教徒服饰不同,装扮各异。各教派十分重视论辩的方式方法,并且已经从研究论辩的程序进而研究思维的形式和推论的规则。
佛陀入灭后1100年顷,世亲的弟子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将因明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故后世均认陈那为新因明的开祖,是中世纪印度逻辑之父。据说,他辩才无碍,在与外道辩论中经常获胜。
因明学是佛教其用于与其他各派、甚至是大小乘之间的辩论。印度有很多教派,各教派之间常常互相辩论,非常激烈。辩论最常见的赌注是:失败的一方必须转而信仰胜利的一方宗派。有的论师出行时打出十几只伞盖,表示该论师驳倒了十多个论师。印度著名的佛学院烂陀寺的前门、后门都被人堵过,因为辩论失败了。
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戒日王是印度各邦国的盟主。当时印度境内教派林立,大乘佛教流行的同时,信仰小乘佛教、婆罗门教等其他教派的人数也很不少。玄奘大师作《制恶见论》遮破之。他在印度曲女城法会上声明:如《制恶见论》有一字不妥,或被驳倒,或被更改,愿斩首相谢!
玄奘大师一人高居论坛,一连十八天阔论雄谈。无一人能辩倒他,也没有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与会各派学者,均为大师风采所折服,不少人放弃先前信仰,皈依大乘。
此次辩论大会,玄奘大师大获全胜,戒日王乃令侍臣装饰大象,礼请大师登上象背宝座,全城游行,接受庆贺。玄奘大师拒辞不受,戒日王云:“此乃印度风习,不宜违背。”大师乃骑上象背,在热烈庆祝的人群中,前后巡行。人们捧着玄奘大师的袈裟,四方高唱:“支那国法师立大乘义,破除了种种恶见。十八天全无论敌,每个人都该记住此事,并广为传颂。”曲女城巡行之后,戒日王组织数百条船与数千车乘,沿着河道护送玄奘大师返回那烂陀寺,盛况空前。
曲女城法会,使玄奘大师得到了印度各宗各派的一致推崇。大乘佛子称颂他是“大乘天”,小乘佛子称颂他是“解脱天”。大师成为了印度僧俗各界共同瞻仰的佛门巨擘,声名远扬,最后传到长安。玄奘法师学成归国的时候,长安城万人空巷,都出城迎接这位扬威异域的圣僧。法师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佛教在唐初的劣势。
印度的因明学传到东土,因为东土没有这么多的教派,充其量也只有道、儒两家,争论没有这么激烈,所以因明学在汉地没有传播开来,但是在藏地大行其道。很多人到西藏旅行,对于寺院里僧人的辨经很感兴趣,其实他们都是运用因明学的法则辩论。
所以,说佛法没有逻辑的人那是根本不了解佛法。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周易和五行学说是相通的,中国古代的一切学问都可以纳入五行生克这个体系中,比如中医,音乐,也许经济学也不会例外。
因为这些都是超出人类现有思维理解程度的,西方的学者因为根本搞不懂这些玄之又玄的学问,所以取了一个名字叫“东方神秘主义”,这些都是难以用自然科学检验或根本无法检验。
近代,东方神秘主义在西方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发展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西方科学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重视东方神秘主义,这可能开始于玻尔。玻尔将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对应到道家阴和阳的互生互补,具体的符号就是阴阳鱼。卡普拉甚至写了一本书,题目就是《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科院院士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