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手黑太子>第82章0岁泥与明砖

第82章 千岁泥与明砖

这位制出水泥的泥瓦匠名字叫安尚达,今年三十六岁,从事泥瓦匠行业已经二十年了。他本来对朱慈烺的方法心存怀疑,可当他尝试着做出来的时候,竟然发现真的十分坚固。

主要是成型时间极短,比传统的黄土夯泥节省了太多的时间和人力。对比夯筑堡墙高端一些用的浆汁粘合,那更是既省钱又省事。

这一结果令安尚达大开眼界,原来灰泥还有这么做的,这门手艺可太有用了,同时他也对朱慈烺佩服不己,千岁爷真是紫微帝星下凡,居然连这个都懂。

朱慈烺对着制出水泥的安尚达,笑问道:“打算给这个起什么名字?”

千岁爷居然让自己为此物起名,安尚达很激动,道:“这方法是千岁爷所出,就叫此物叫‘千岁泥’吧!”

朱慈烺点点头,接受了他略带吹捧的起名。

朱慈烺对空心砖的名字不太满意,于是他又问向制出空心砖的泥瓦匠,道:“此砖你打算起什么名字?”

这名泥瓦匠想了想,道:“殿下是大明储君,就叫此砖为‘明砖’吧!”

朱慈烺诧异的看了眼他,觉得他起的名字很有水平,同时点点头,也赞同了此名。

最后朱慈烺决定,将这群泥瓦匠编成建筑兵,每人每月五两纹银,以安尚达担任领头,封百户,制出明砖的那一位封从百户。

虽然不知道建筑兵是个什么鬼,但这个军饷比大明任何军队都要高,比平日做泥瓦匠更是高了几倍,因此泥瓦匠们也十分高兴。

“太子爷不仅救活了我们,还让我等一步登天,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殿下大恩,我等永世难忘啊!”

“没想到我安某也是官了,还是百户,真是人生如梦!”

很多泥瓦匠心中充满了感激,决心要好好报答千岁爷。

有了红砖和水泥之后,朱慈烺决定开始建城,新建城池的名字也想好了,就叫‘大沽新城’。

新城正式开始建造,建筑兵们也立刻开始忙碌了起来。

为了尽快多烧制明砖,朱慈烺在附近曾加了十座烧砖窟,烧砖的建筑兵与流民们也分作两班,日夜不停的工作。

建城需要大量的人手,这里恰恰不缺人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流民们脸上原本的菜色已经变得有些红润了。 朱慈烺打算以工代赈,让这些流民统统干活修城墙,不干活的没饭吃。但后来想想,就算有些懒惰的人不干活,还能真的不给饭吃不成?

不说这些好吃懒做的人消极怠工会影响其他人,把好的风气带偏了,朱慈烺更担心的是有些人暗中煽动流民情绪,抵触朝廷,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最后,朱慈烺决定全凭自愿,愿意参与建城的人,每日由原本的两餐加至三餐,新加的那顿餐还有三两肉,并且有干净衣服穿。而且建城后拥有新城的居住权,而没有参与建城的人,则在日后无权在新城中落户居住。

高强度的劳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米粮和肉食,所以朱慈烺给愿意建城的人加餐加肉,就是怕有人体内不支,压垮了身体。

目前朱慈烺不差钱,从北京富商那那套来的两千多万两银子,足够他挥霍的了。

见到这么好的待遇,很多人都愿意参与建城,原本是住天津的人,又回去引来了更多人口,参与筑城。

中国人的本质还是勤劳的,他们想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建造家园,想要靠自己的劳作获得生存与尊严。当然了,世人最不缺的就是好吃懒做之人,也有不少人觉得每天有吃有喝的,还去干什么活,又没银子拿。再说了,新城建好了,再进去搭个窝棚就是。

派出的文吏很快统计好了人口,一共有二万多流民和乞丐,男丁一万多,其中青壮八千多,另外还有十五岁以下的孤儿三千多,男孩占了大半。于是,朱慈烺决定他南下时,把这些三千多的孤儿,全部带到凤阳府去,让他们读书、培养这些孩子长大。这都将是他未来的死忠。

而愿意参与建城的人,包括妇女在内,一共将近一万八千多人,每人发放一个写着名字的木牌,作为日后落户的身份凭证。

能从陕西和河南等地千里迢迢来到天津的,一路上自然受尽了苦,能在饥饿中坚持下来的人也大多是男人,那些妇女和孩子也基本是这些男人的家人。

并不是所有流民都往北京附近赶,大多是的流民在途中进入其他毕竟安稳的地方住了下来,还有一些在途中死去。许多地方常年遭灾很穷,不愿意接纳流民,官府见流民赶来,早早的就关闭了城门。

这些流民只能眼巴巴的继续北上,想着北京是天子脚下,皇帝断然不能关闭城门将他们拒之城下吧。因此,很多人都抱着一丝希望艰难的北上,结果北京陷落了,于是,他们只好南下。因为他们已经被闯逆祸害过,因此,也不用担心这些搞破坏。

朱慈烺找了专业的人去探测地形,打算建造一个周长五十里的城池,预算耗银十万两。相当于半个北京城的规模,可容纳人口四五十万。

朱慈烺命人又设立了十个粥厂,每天都有肉吃,还在周围临时搭建了由砖瓦筑成的营房供这些人居住。

在安顿好了吃住后的第二天,在建筑兵的带领下,便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建造城墙,流民们帮忙搬砖,运送木料和千岁泥。

在新城的地基上,有着大批挑着簸箕、箩筐的男女来回运土奔跑,


状态提示:第82章0岁泥与明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