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人的话,那除了自己,就是别人。当自己的命运和别人没有什么联系的时候,许多的别人,其实都是“看热闹”的看客而已。
潇莺莺的人生在新婚之夜结束了。陈刚多活了一段时间也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两条曾经鲜活的生命,不对,应该是三条命就这样匆匆结束了。逝者如斯,生者悲罔。
陈姨婆家从此只剩孤儿寡母了。但是,村里人已经自觉地把自己和他家隔离了。没有人愿意再去帮助他们,也没有人愿意给他们说一句话。陈刚的弟弟,就更谈不上“娶媳妇”了。谁还敢把自己的姑娘嫁给他家呢?他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糟糕,但是已经没有人会在同情他们,帮助他们了。
陈姨婆越发苍老衰微了……她的余生都活在“自责”“悔恨”和“愧疚”中。
曹舅婆家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曹舅婆肠子都悔青了。终日以泪洗面,悔恨交加。她恨自己害了女儿,她恨自己在“面子”和“女儿”之间更在乎“面子”。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她宁愿女儿一辈子在家当个“老姑娘”,家里也不差那一口饭。她后悔自己没有答应女儿的请求,让女儿出去打工,出去求一条“活路”。她后悔自己亲手把女儿送上了黄泉路……
潇莺莺的爸爸,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甚至连最后一面都没有去看。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女儿,是他太爱自己的女儿了。他不敢去看。他虽然有份体面的工作,有份稳定的高收入,但是也已经退休在家了。他是一个“外地人”,只是命运让他留在了这异乡。他除了工作,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自己为着“爱情”,找了个“寡妇”。已被世人嘲笑了大半辈子。这几十年的风雨人生,回忆起来,居然是苦多甜少。而那为数不多的甜里,竟然全是自己的宝贝女儿莺莺给他留下的回忆。如果不是考虑到自己每个月还有那么点儿退休金,他真想一死了之,下黄泉去陪自己的女儿。唉!做人难啊。真难。
王婆婆也不再做媒婆了。潇莺莺的死对她的打击也太大了。王婆婆一辈子做媒婆。她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是在修“阴功”。在她的心里,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寡妇再嫁,鳏夫续弦,都是天经地义的。牵线搭桥,穿针引线,成全一对对新人,就是在修一个个“阴功”。所以,只要她答应了做的媒,她就会想方设法牵成功。这一生做了的媒是不少了。婚姻幸福的也有,吵吵闹闹打架干仗也多,大部分都是凑合着过日子。人生不就是这个样子的吗?但是,闹出人命的却没有,在新婚之夜就整死人的更是想都不敢想。王婆婆觉得是自己害死了潇莺莺。虽然自己一开始是同情陈妹妹,想帮她这个忙。但是,回来自己更多的却是想保住自己“金字招牌”。只想牵线成功,没有去想这强拉在一起的人会不会幸福,更没有去想会不会闹出人命。王婆婆觉得自己做错了,错得太凶了!她不敢再去做媒了,天天在家吃斋念佛,祈求潇莺莺的阴魂原谅自己。
其他的人,依然平静祥和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我的心灵也受到了这件事的震撼和冲击。
我最想不通的就是“面子”问题。我想不通,为什么曹舅婆他们为了“面子”就能够不顾潇莺莺的感受和百般哀求,非得把她“嫁出去”。他们应该也是爱潇莺莺的,借着爱她的名义,借着为她好的缘由,为维护自己的“面子”,把潇莺莺当成了一个“包袱”,当成了一个“问题”。而“嫁出去”,就成了“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只是这个看似为潇莺莺好的“办法”,却把潇莺莺推上了黄泉路。我想不通,潇莺莺为什么不跑呢?为什么不跟着那个男人去呢?那个男人又是谁呢?那个男人如果知道潇莺莺死了,而且还怀着他的孩子,他会怎么样呢?他会活得心安?就算有千般苦衷,就算有万般为难,总得有条活路走啊。我有太多太多的想不通。这会不会是因为我闲得无聊啊?胡思乱想那么多?
我想来想去,我觉得潇莺莺是真的不想死。她是想活下去的。只是,她不够勇敢。所以只能“逆来顺受”。她幻想,如果牺牲了自己的“尊严”,迎合了“丈夫”的需要,维护了家人的“面子”,她还是可以给自己肚子里的小生命求来一条生路。她幻想他的“丈夫”会有点儿耐性,能够忍得住段时日,她以后就让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命运却没有给她一个机会。一切都不按想象来。
我也在想陈刚肯定是很喜欢这个漂亮的潇莺莺的。只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原本可以是喜剧的人生,让他自己活生生地砸成了悲剧,而且来得那样迅速来得那样猛烈。把潇莺莺和他自己的人生一起毁灭了。也把许多人的人生毁了。他可能当时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吧!如果知道,借他一万个胆,估计他也是不敢的。也许,那些酒也起了些作用。也许,最后陈刚也知道自己弄死的不止一条命。
我想,人生里除了自己,别人都有他自己的角度,站在他自己的利益来看情况,来思考问题,来想办法。那些借着爱你关心你,实际打着自己的“小九九”的“金玉良言”,自己一定要有“火眼金睛”,一定要心里有个“谱”。该勇敢地拒绝要勇敢地拒绝,该“逃”的要“逃”。不然,后果,也许是你自己无法承担的。而别人充其量,表达表达毫无意义的“同情”,痛苦却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