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民国抗日小兵>第310章差点误事

炮楼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的特殊产物,它解决了日军人数少但又要占领点和线的矛盾,也对根据地的围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日军守卫炮楼的往往是第一线作战部队淘汰下来的负过伤的士兵和军官。

这里任务相对松的多,又很少有行军啊长途跋涉啊什么的,对守卫炮楼士兵的身体要求也相对较低。

可别小看了这些曾经负过伤的士兵,他们都参加过很多战斗,都有比较丰富的战斗经验。

由于当时的八路军新四军没有攻击炮楼的火炮,小鬼子待在这里面也是相对安全的。

守卫方城镇炮楼的鬼子少佐,叫西木,在去年的一次战斗中失去了一支胳臂,在他自己的一再要求下,没有回国,安排在了这里。

他的手下一共才有十八个鬼子,也就是不到两个分队也就是班。

炮楼的下面一层是二尺多厚的钢筋水泥,往上才是双层青砖,可以说是比较结实的。

炮楼一共四层,最下面的一层的开门距离地面有两米左右,平时上下靠一个简单的木梯,完了就抽上去,可谓是考虑的非常周到。

火力方面,除了每层配备了一挺机枪以外,在顶层还配备了一挺‘九二’重机枪。

炮楼的底层居然还挖了一眼水井,出水量虽然不大,但是可以保证喝水的问题。

加上平时储藏在炮楼里的粮食,你就围个三五天,第一有水,人不着急,再说了,有水就什么都能做啊。

这些情况,一营长陈俊霖是后来才知道的。

一营长他们到达官庄村外的时候,天已经黑尽了。

由于地下到处是雪,也让感觉到有篮白色的暗光,阴渗渗的。

为了保险起见,一营长陈俊霖布置警戒,还特别在靠北的坡地上放了班哨,由一个排长带班。

他自己带着几个排长和那个战士朝村子里摸去。

官庄村还真不小,一条开了叉的小河,把村子隔成了三大块。

叉中间一块住的都是当地的地主和几个大户。

为了保个安全,大家伙共同出资沿着两边的小河修了土围子,不靠河的那一面,修了个城门楼子,抵挡几个零星的土匪应该是有什么问题的。

这个地方虽然距离根据地比较近,但是由于鬼子的炮楼也相当的近,由于新四军当时攻坚的武器缺乏,为了避免大的伤亡,也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也就是说,自打鬼子的炮楼修起来以后,新四军就很少在这一带活动。

驻守在这里的鬼子呢?

也因为从来没有被攻击过,多多少少也有一些麻痹思想。

遇到赶集,许多鬼子都不带枪,赤手空拳的在集市上溜达。

在他们的驻地,他们非常注意和当地人的互相存在的相连性,眼皮儿底下,弄那么多仇人,是不利于炮楼的守备的。

鬼子对这里面的利弊是知道的非常清楚的。

所以啊,他们买卖还算公平,也没有啥欺男霸女的事情发生,周围的老百姓也就容忍了,在战争的年代里,能保住一条性命也就不错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这不等于这批鬼子就是吃素的了,他们也都是坏事做尽,只不过是没有吃窝边草而已。

听完了一连那个战士家里人的介绍,一营长陈俊霖傻眼了。

现在明摆在那里的是,攻取炮楼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一,鬼子炮楼坚固,火力配备强;

第二,没有重武器,靠炸药包对基础的钢筋水泥没有什么作用;

第三,没有足够的时间,这里是敌占区,万一被鬼子粘住了,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没有群众基础,地方的同志没有来,不知道这个村有没有党组织,一营长陈俊霖在这样的情况下,仔细一琢磨,这个仗打不得。

鸡没有偷到手,再丢了几把米,这赔本的买卖咱不做!

没有收获可咱没有损失啊,一营长陈俊霖虽然多少有些沮丧,但是敌我双方的态势就明明白白摆在那里,任何一个头脑清晰的指挥员都会做出不打的正确判断。

但是,一营长陈俊霖一直犹豫着,为什么呢?

老乡介绍情况时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重视,那就是方城镇明天是个集市!

在这个上面可以不可以做点文章呢?

在回到村子外的一路上,一营长陈俊霖一直在思考着。

回到驻地,不久就发通知开会。

只见一堆人,围坐在雪地上,原来一营长陈俊霖召集了班排长以及支部委员的军事民主会,正讨论的激烈呢。

其实,一营长陈俊霖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加深这些基层指挥员对每件事情不同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和后来正确的选择进行对比,达到提高的目的而已。

这不,有的干部就说话了:

“怎么?咱们大老远来赶王八会,没有喝着王八汤,怎么也得看一眼王八长啥样啊?”

“就是,就是,百把里路都走了,也得把鞋底钱给赚回来呀?”

“咱们怎么也得捅他一家伙!”“------。”

怎么也打一下的观念占据了上风,一连长陈俊霖意识到这里面多少也有一些盲目的骄傲情绪,这在作战部队是非常危险的,你比不了机关啊?

成天怎么想都无所谓,你想几天打败日本鬼子都可以,反正是想呗!

可部队不同,各级指挥员手里都掌握了兵权,一旦你脱离了上级,一时冲动,单独作出不正确的决定,


状态提示:第310章差点误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