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娃儿?君上巾帼英伟不让须眉,未曾想在子嗣之事上竟如此福薄。”
龙口乐安侯刘琮府内,蔡夫人以幸灾乐祸的口吻调侃着蔡吉生女之事,直吓得其弟蔡瑁慌忙劝阻道,“阿姐休要胡言,小心隔墙有耳!”
“此屋就余姐弟二人,怕甚?”蔡夫人不以为然地瞥了蔡瑁一眼,见后者还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便将刚到嘴边的调笑之言咽回了肚子,进而心虚着将话锋一转道,“罢也,阿姐明日就进宫向君上贺喜。”
蔡瑁却是生怕蔡夫人入宫后提及过继、收养之类的话题惹蔡吉不快,于是赶紧向其姐提醒道,“阿姐入宫后,宜谨言慎行,万不可惹恼君上。”
“德珪放心,此事阿姐自有分寸。”蔡夫人说到这儿眉梢一挑,又跟着兀自分析道 ,“君上初次产女,难免气血不足、郁郁寡欢,急需有人从旁安慰、照料。阿姐此番入宫就是要向君上表明,余姐弟二对君上母女忠心耿耿。”
蔡瑁听蔡夫人说得在理也跟着点头附和起来,“阿姐所言极是。一笔写不出两个蔡字,君上兴则蔡氏兴,君上衰则蔡氏衰。更毋庸说余姐弟二人北迁至今深受君上恩泽,于情于理自当竭力为君上效命。”
相比一心想在蔡吉麾下建功立业的蔡瑁,蔡夫人却是存着另一番心思。因为多年侍奉刘表的经验告诉她,诸侯要想守住一方基业就必须得有一套信得过的班底亲信。而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相对比较可靠,所以各家诸侯都会倾向于提拔自家血亲、族人、同乡做心腹。在蔡夫人看来,不管蔡吉日后是继续生子也好,过继养子也罢,唯有重用蔡氏子弟方能保证蔡氏江山不变色。于是且听她慢条斯理地接过话茬道,“君上兴则蔡氏兴,君上衰则蔡氏衰,此话倒也不假。然则余等更要让君上知晓蔡氏子弟乃是蔡氏江山之根基。”
蔡瑁见多识广自然是比蔡夫人更有自知之明,什么“蔡氏子弟乃是蔡氏江山之根基”的话说出去只会贻笑大方。所以蔡瑁不等蔡夫人说完便连忙摆起了手道。“阿姐莫要说笑。君上麾下文有贾诩、郭嘉、田丰、崔琰等名流辅佐,武有太史慈、张郃、张辽、高顺等英豪保驾。蔡氏子弟如何能与此等名流英豪相提并论。”
“汝懂什么!外姓人终究是外姓人!”蔡夫人杏目圆睁狠狠剜了蔡瑁一眼,继而又心有不甘地抱怨道,“还不是尔等男儿不争气。连累余等女子在外抛头露脸。汝与其此长他人士气,灭自家威风,不如回去好生敦促众儿郎修文习武,将来高中榜首,好叫齐国文武刮目相看!”
莫看蔡瑁平日里在外为人豪爽大气。可偏偏就是拿他这个性子泼辣的二姐没办法。不过蔡夫人主动入宫讨好蔡吉对于蔡瑁而言终究也是桩好事。故而此刻面对蔡夫人唠唠叨叨的数落,蔡瑁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喏”。
事实上,随着蔡吉生下女儿,心思开始活络的远不止蔡夫人一人。连日来来向蔡吉贺喜的达官贵人、巨商富贾可谓络绎不绝。甚至就连此前一直待在琅琊称病不出的工部尚书萧建在得知蔡吉产女后亦在第一时间启程赶往龙口赴任。
相比之下曹魏这边的动静却是明显小了许多。这一来是因为曹丕乃是入赘蔡家,其与蔡吉的子嗣终究都得姓蔡。二来嘛,曹昂成婚至今已接连得了一个嫡子,一个嫡女,一个庶子。故而曹操早没了喜获第三代的新鲜感。不过作为蔡吉的老对手,曹操对蔡吉新生的这个女儿还是颇感兴趣的。
“《周礼?秋官》有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想来齐主还欲再生子嗣。”魏宫内司徒荀彧等人当着曹操的面,针对蔡吉替女儿所取的名字,兀自分析着蔡吉日后的动向。原来槐树在古代亦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在荀彧看来蔡吉为女儿取名“槐”,多半是寄望此女长大后能尽心辅佐齐主。因此他判断蔡吉会继续生子。
但是蔡吉终究有别于男性君,作为女性的她必须亲自承担生育的风险。而她的风险就是其他诸侯的机遇。所以也就怪不得魏国君臣会凑在一起如此认真分析蔡吉是否再次生子了。这不,时任郎中的杨修就提出异议道,“槐虽象征三公宰辅之位。然槐之盲怀也,亦可解作怀来人于此。齐主替此女取名为槐。许是想让其继位招赘,也犹未可知。”
“蔡安贞素来胸怀逐鹿中原之志,其为笼络天下人心,又岂会再立女主继位。”这一次的发话者乃是新晋升任少府的司马朗。且听他进一步分析道,“然则女子生产终究凶险,未免横生意外,齐国文武或会劝齐主过继养子为嗣。”
杨修听罢司马朗所言,撇了撇嘴冷笑道,“豪门大族尚有嫡庶长幼之争。蔡安贞以国君之姿招养子为嗣。岂不似兔走于街,引人逐之?”
杨修一席话可算是道出了蔡吉情愿冒险生子也不提过继养子的苦衷。由于蔡吉出道较早,起家打拼的那段岁月年纪尚幼还不适合过继养子。待她成年之后又俨然成了一方诸侯一国之君,过继养子为嗣便已不再只是一户一门之事,而是关乎国之兴亡的大事件。
须知古代对确立继承人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在一个大家族中,正妻的儿子叫“嫡子”,身份最为尊贵。除了正妻以外的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