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重生记忆之门>第774章转型思路

“华音那边的生产计划将在半年时间左右开始进行,华州这边的工业园已经开工进行生产了,当然这个预生产也是为了扩大生产准备的,到时候只要我们协议签订下来,就可以授权贵公司进行生产,作为代工厂利润最大的自然是你们的拳头产品,我们准备在平板电脑上面采用最新的平台,所以半导体芯片和部分零部件肯定要出自己方,其他的我们可以授权你们生产,然后组装的话,高晴那边暂定是在华州和关州,其他的地方要看宝岛那边的企业协议签订情况。”

对于赵铭抛出的这么大的一个橄榄枝,黄幸荣没有过多犹豫,略微沉吟了一下就开口说道:“产能上面我们的存储器,按键,ic芯片,电源适配器,数据线还有小电路板上面有成本优势,其他的方面也就组装上面可以有一些利润,但是华州是中等城市,合适的产业工人一直都比较欠缺,如果要招募更多的人手,势必要我们这边开建新工厂,我想半年的时候可能远远不够。”

“这点你放心,我们华州工业园那边可以租一个几十亩的厂房给你们,人员的招募你们自己解决,华州的大学城规划在老张的推动下,已经过去了半年,应该有成果了,整个江南在华州周边的几个城市,好些院校都已经转移到了华州,至于其他的租金,水电费用,还有一些涉及到厂区的事情都可以给你们最优惠的条款。”

黄幸荣大喜:“那就最好了,正好明年上半年华州无线电集团有一个大规模的人员招募活动,我们准备把华州的大中专学生打包招进来……”

赵铭哈哈大笑:“黄总啊,还说什么困难大,我看你们是不怕吃撑了。”

黄幸荣哂然一笑:“还不是靠着华音这课大树,华州有了华音,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赵铭知道黄幸荣说的是实情。在他来的那个时空,华州虽然也是整个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几个城市,但是一直受限于人口,位置以及政策因素,经济上面始终被省会石城,从华州分出去的杨有,还有邻近沪上的谷安压着一头,甚至被后来的一些人口大市超过。但是在这个时空,因为华音的腾空出世,华州的经济体量在2004年就成为了江南第一,在2006年更是成为了国内gdp前十的城市。已经有传闻国家可能会从政策上面考虑,要讲华州升格成为国内的特大城市,因为人口的因素,目前这个计划还在研讨之中。

黄幸荣打包大中专学生的举措,至少在人口和提高整体学历上面帮了华州一个大忙。

目前华州有人口三百八十多万人,城区人口约两百万,根据80年城市等级标准,城区常住人口一百万以上为特大城市,华州已经满足这个要求了。不过自从90年代开始,整个华夏经济开始腾飞,对于这个等级标准也一直在研讨中,从上面传来的消息来看,300万会是一个门槛,目前华州还达不到这个标准,国内也仅仅只有十余个城市能够达到。所以在人口上面,华州是不遗余力的扩充城市人口。

而在城市建设上面,随着快速公交和高架的建设,整个华州城区已经有了一环内人口两百万,接下来的二环将会把华州无线电三厂、五厂和九厂等乡镇涵盖在内,这些工厂会随着城市的建设逐渐转移到郊区,而2008年地铁项目的规划,更是从交通上面解决了华州升格特大城市的桎梏。

今天黄幸荣到来,与其说是请赵铭给华州无线电集团把脉,却更是给了赵铭一条思路。

想到这里,赵铭略微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黄总,咱们是自己人,我就明说了,您觉得华州无线电集团,就满足于代工,生产和制造,以后就止步于此了?”

黄幸荣作为多年的掌舵人还是有点眼力见的,听赵铭这么一说,自然是明白赵铭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他举起手中的茶杯:“赵总请说,我洗耳恭听。”

“我们国家现在是在获取制造红利,和三十年前的南美南非,二十年前霓虹东南亚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的优势在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人口优势,目前我们整体的薪资水平比较低,所以这样的优势至少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十年可能还不到的时间里,我们如何把制造业变成研发型企业,把人口的红利变成优势和胜势,这才是关键,我知道在大约四五年前,国家和中央就已经有了谋划,所以才有了开发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战略,但是在目前来看,很多方向还是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制约,我们华音当然是个特例,但是我希望用这个特例能够以点带面,为我们的制造转型为‘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着黄幸荣和黄贵不解的眼神,赵铭说道:“第一个制造就是您理解的制造,第二个‘智造’的‘智’是智慧的智。”

这么一说,黄幸荣瞬间就明白了,这是一盘大棋,突然间,他发觉自己的格局确实还是小了。

讪讪之余,黄幸荣心中的震撼并不比听到高官领导的谈话小,所以他那个探寻的目光中,赵铭开口继续解释:“未来的十年,是智能化设备高速发展的十年,我们通过研发、生产和制造数码产品,已经看到了智能化的前景和曙光,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不同的方向探索,智能化和我们国家的发展进程,能够契合到什么程度,民用的,军用的都是如此,我知道华州无线电厂以前有个军工部,是不是?”

黄幸荣心中一凛:“确实如此。不


状态提示:第774章转型思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