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重生记忆之门>第797章约瑟夫康纳的一封信三

“不说伤心的事情了,说说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吧,他们应该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结婚,并且陆续生下几个孩子的,只是我的曾祖父在那之后就出国了,后来带着还是少年的我的祖父去了米国,不知道什么原因,曾祖父在数年后选择了离开,给我的祖父青年时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曾经看过祖父当年的那些日记,后来因为米歇尔的关系还找到了我曾祖父当年留在米国的仆人,就是给你送信的华盛顿先生,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可以我都想接他来华夏,可惜他是个顽固的家伙。”

“我的曾祖母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我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给我和艾米的大红包,那厚重的感觉真是吓到我了,可能那时候我是硅谷最穷的ceo,对于那么多现金,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家人都跟我说,这是我应得的,因为每个曾孙一辈的孩子,都有这么多的红包,后来我和艾米数了一下,大概每个人都有将近一万两千五百美元的红包,每个人每年都有……也许你发现了,这是一个富裕的家庭,在整个华夏国内也是很少见的,不过你想象不到,在七八年前,这个家庭还是一个普通的家庭,那时候给小辈的压岁钱一般都是两百到五百,大约是25到60美元的样子。”

“听曾祖母的小儿子(米歇尔的父亲)说,在祖母年轻的时候,她一家都是农民,家里有一些田地,每天的事情就是去田里劳作,大概在三十年前,曾祖母年纪大了,家人不愿意她过分的劳作,就让她休息下来,就是那时候,米歇尔出生了,米歇尔在三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所以现在他的家庭是一个组合家庭。一直到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才选择了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这样米歇尔离开了我的曾祖母,我不知道那时候老人是付出了多大的勇气,让幼小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听到这个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祖父,差不多也是这个年纪离开了他的母亲。米歇尔的前半生完全是一个传奇,这个传奇还没有谢幕的可能,我现在每天对他的认知都在加深,这是一个让我仰视的存在。”

“米歇尔在新世纪初的时候上了大学,并且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现在他已经是一个身家亿万的富翁,同时也是一家国际电子巨头的实际掌控人,这家企业你也知道,你用的数码播放器,手机都是他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知道为什么那一年能够提早比别人拿到那台华音的数码播放器了吗?那就是米歇尔特地为我们准备的。”

“曾祖母一直到85岁的时候才被米歇尔的父亲接到了身边,那时候米歇尔刚刚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事业也有了起色,他曾经跟我说过,曾祖母是他这一生亏欠最多的人,所以他要用最好的条件去照顾她的余生,他做到了。曾祖母现在每天都生活的很快乐,她早上起来陪伴着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子孙,下午的时候去检查身体,去探望其他住在医院的家人,我忘了说了,现在她们都住在米歇尔的私人医院,所有人都被很好的照顾着。”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这个国家的家人观念和米国很不同,不光是米歇尔家中是这样,其他的家庭无论贫富都会选择和家人住在一起,在这个国家的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没有什么儿女成年之后要离开家庭闯荡的说法,愿意出去的家人一般不会阻拦,不愿意离开所在城市的人也会在本地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虽然有很多年轻人选择去更大的城市,在一些偏远地区有很多青壮年选择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但是他们每到临近新年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回到故乡,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不管有多远,我曾经在电视上面看到过一个名称:春运。意思就是春天或者是春节的运输。我猜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在这个国家,新年不是从公历的一月一日开始计算的,而是有这个国家几千年的传统历法来计算,通常要比我们使用的公历延迟一个月左右,这是我最近才知道的。”

“很惊讶是不是?这是一个让我也很惊奇的事情,艾米懒得写信,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你看,我现在这个唠叨的语气像不像艾米?哈哈,说说之前的话题吧,关于春运,是这个国家外出打工的人在春节回归故乡的一次横跨东西南北数千公里的长途运输,费用也仅仅是几十到上百美元的样子,春运的人口总数今年据说达到了两个亿,这个数字让我发狂,我实在想象不出来,这会对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造成什么样的负担,然而事实上就是,这个国家做到了,要是在西方,别说两个亿,就是两千万人口的运输都会造成全国的交通网络的瘫痪。你看,我就是到了这样的一个神奇的国家,这个国家擅长那些西方制度做不到的事情,擅长组织大规模活动,擅长把人口数量的优势利用起来。”

“在这之前,我根本想不到这个世界上会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在新闻媒体上看到的,不是对这个国家制度的攻击,就是说这个国家的落后野蛮,又或者是把数十年上百年前的东西套在这个国家头上,很遗憾的是,我们受到的教育,接受的理念就是如此,如果我不选择回国,那么这辈子我也只会在这种印象中度过。曾经我以为我是印第安人的后裔,因为我的祖父是黄种人,当年他也进入过国民警卫队,他和我的父亲都曾经担任过圣丹尼斯的警长,你知道的,美国中部尤其是德克萨斯这样的州还


状态提示:第797章约瑟夫康纳的一封信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