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赤色黎明>一百二十五章 崩溃(十三)

1915年9月23日是中秋节,日本人在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里面给张作霖送了一份“大礼”。驻奉天的日本领事馆告诉张作霖,现在中国合法政府已经是孙中山政府,要求张作霖认清形势,服从新政府的命令。

而在更早的时候,张作霖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日本驻朝鲜的军队云集在中朝边界,随时有可能突破边界杀进东北。

“妈了个巴子!”刚送走日本领事,张作霖就在屋里面破口大骂起来。最近的局面让张作霖备受煎熬,北洋的覆灭其实也谈不上是太糟糕的事情。如果没有其他势力步步进逼的话,没有袁世凯这个强势人物的压制,张作霖就能总揽东北大权。可是人民党根本没有停手的打算,他们在山海关消灭了张作霖派去的部队之后,摆出一副要不断进军的姿态。

但是只骂了几句,张作霖就对门外战战兢兢的仆人吆喝了一句,“去,都把人给叫来议事!”

1915年的张作霖虽然还没到历史上1925年威风八面的光辉时刻,不过他也现在也是奉天督军兼巡按使,掌管了黑吉辽三省的军政大权。不过张作霖毕竟立足未稳,东北本来人口就不多,大多还是逃荒或者满清覆灭后跑来的满人。这帮人若是肯当兵,早就去当兵了。东三省本来人口就不多,经历过袁世凯大扩军的现在,张作霖手下的部队数量也不到十万。至于将领们,大多数都是前清的那些官,真正的军校生数量非常有限。

先向这帮文臣武将们阐述了最新情况,张作霖问众人有什么想法。众人当然有想法,日本人的消息并非来的最早的。9月初,逃去山西的段祺瑞以陆军部副部长的名义送命令到东北,要求奉天提督张作霖接受段祺瑞的统御。对于这位仓皇逃去山西的陆军部副部长,东北这帮人是极为不屑的。他们乐观的认为人民党必然要与外国势力发生冲突,段祺瑞之所以这么快的丢弃北京,逃去山西,不就是希望外国势力在北京痛击人民党么?

然而接下来的消息让他们都失望了,人民党不仅没有和外国人打仗,还兵出山海关,做出了进攻东北的姿态。正当这帮人感到惶恐之时。日本人逼迫东北承认孙中山“合法政府”。东北的文臣武将是又恐惧又觉得可笑。

“孙中山算是个什么东西?袁大总统抬举他,给他封了个铁道部副部长的头衔。他现在就敢自称大总统,真是给他三分颜色,他就敢开染坊啊!”张作霖的铁哥们汤玉麟大声说道。

张作霖的哥哥张作向却没有这么乐观,他说道:“现在这孙中山投靠了日本人,这事已经不是孙中山要干什么,而是日本人要干什么。我看日本人这态势,是想打进东北。”

汤玉麟没有直接回话,只是不怎么热情的看了张作向一眼。作为张作霖的救命恩人兼八拜结交的老兄弟、老战友,汤玉麟一直认为张作霖当了东北督军之后肯定要重用自己。没想到张作霖反倒对自己多有掣肘。原本汤玉麟认为自己作为奉系元老应该顺理成章的当上27jun军长,没想到张作霖竟然让他另一位盟兄张作向当了27jun军长。又让王永江为全省警备处长,却没有擢升老大哥汤玉麟。对于张作向,汤玉麟一直是能少说话就少说话。

“若是我们对日本人置之不理,他们会怎么样?”警备处长王永江问道。

“日本人既然敢提出这个条件,定然是不会对我们善罢甘休的。大家都知道,日本驻朝鲜的部队已经到了边界,咱们的部队现在已经开始组织防御。他们肯定不是这么简单的吓唬一下。”张作霖早就知道日本想吞并满蒙,甚至搞了一个什么“满蒙du立运动”。

王永江听了这话稍微迟疑了一下才继续说道:“那人民党和日本人是联手要对付我们么?”

这话倒是很有启发性,东北的文臣武将本来觉得人民党与日本都是抱着吞并东北的心思。前门来虎后门有狼,局势的动荡让他们都慌了神。王永江的话提醒了众人。即便是同样的两股威胁,东北方面只怕单独抵抗不了任何一方。不过这两股力量之间是否有矛盾,却是有文章可做的。但是这个乐观想法也没有能够维持太久,日本人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张作霖这批人与日本也有比较顺畅的表面沟通渠道。人民党却没有与张作霖建立任何外交关系或者外交渠道。

即便是想试探人民党的意图,东北也完全没有办法实现这个目的。鉴于当前局面的艰难,所有东北大员们都眉头紧皱。完全看不到最初嘲笑孙中山时的轻松。

“要我看,咱们还是打吧。谁进东北咱们就打谁!”汤玉麟沉声说道。

“袁大总统的百万大军打了一个多月就成了那样子,咱们东北才多少兵?怎么打才能赢呢?”王永江明显反对这个直率的想法。

“袁大总统也未必打不过人民党,只是袁大总统死的早而已。”汤玉麟不服气的说道。人民党严密封锁消息,所以河北战役的情报,也是最近才传回东北的,“河北的军队远比人民党多,若是袁大总统没死,人民党攻到北京城下就完全打不动了。”

“你说陈克是不是懂妖法?他写了东西之后,太后和大总统……”张作向比较迷信,更重要的是传消息回来的人极力渲染了人民党从天上往下大撒传单的事情。

这年头的人不迷信的可不多,越是有身份地位的,遇到艰难局面的时候越是对未知的力量感到畏惧。张作向这么一说,所


状态提示:一百二十五章 崩溃(十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