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蒙草原,秋草茂盛,难得的草原不再需要外购草捆,这将是一个富足的秋天,草原上的牧民只要将自己家的牛羊和马儿将养好了,等到过些时候,汉人的商队进入草原,和他们换来充足的日用品,这个冬天将是一个富足的冬天。
这几年里,中原之内安安稳稳,虽然连年战乱,但好在没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刘秀那边受灾已经是这几年少有的灾情了。
草原这里的情况也一样,牧民们也都过了安稳的几年,没发生他们最害怕的雪灾。
一直以来,除非是双方真的打的激烈了,要不然李翔都不会绝对封锁双方在边疆处的互市,草原人对于中原的盐巴布帛还有茶叶都很感兴趣,而中原对于草原的牛马牧羊也同样感兴趣。
在边疆各处建立双方互市的地方,各取所需,也不失为一件坏事,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甚至别看西州和元蒙一直在大战,以至于李翔关闭了不少和草原通商的口子,但依旧没有完全堵死,留了几个下来。
打仗归打仗,但经济和建设的脚步也从不能停止。
毕竟,和草原之上通商的牟利实在是巨大,李翔就算是想要制止都制止不了。从草原上搞来的马匹,弄到中原能卖多少,弄到南方又能卖多少,而从南方弄来的茶叶和布匹放到草原之上,又能有多少利润?
李翔就算是封锁住了双方商业贸易交易的往来,但商人自古求利,他们难道就会真的因此不和草原进行贸易了吗?恐怕到时候会更加想方设法的打通和草原的贸易通道,就算是赌上自己全家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这一类的事情,自古有之。
因此,与其封锁住了双方商贸的通道,倒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放出几个口子,让一切贸易往来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控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况且,在大晋的诸多税种之中,商税是最高的一个。尤其是刚刚一场大战正缺钱的时候,要是堵死了这些商人的商贸通道的话,大晋朝从哪里去弄钱?
不从商税上动手脚的话,难不成从农业上动手脚?
草原的几方势力之中,就算是势力最大的铁木真也不介意草原上的战马在一定程度之内流向大汉,铁木真所需要控制的只是这其中的度,其中的数量。
毕竟,你以为铁木真在发现那处草原上的铁矿之前,他的铁器来源是哪里?双方的商贸往来,铁木真同样是受益的一方!
而且,铁木真很清楚,他就算是向大汉境内输出一定数量的战马,也不会到了晋军手中,因为晋军不需要罢了,晋军有自己的马场,足以供应自己的需求,不必要再继续向外面购买。晋军对于草原感兴趣的反而不是战马,而是那些牛羊,尤其是可以耕地的耕牛。
大汉之内的所有诸侯铁木真认为最大的威胁就是晋军,就算是输入一批战马进入大汉之内,这匹战马最后大概率还是要落到除去晋军之外的诸侯的手中。甚至很大程度上最后会用来对付晋军,铁木真何乐而不为?
铁木真是如此想的,拓跋魏和满清也保持着大概的想法,与他们相连的北方诸侯都有各自的马场,就算和大汉进行商贸,这些战马最后输入的也是中原诸侯和南方诸侯,不会被用来对付他们。
商人为何要与草原展开贸易,不就是为了求利吗?他们从草原上收购来战马之后,怎么可能卖给北方诸侯,这才能卖几个钱?也就只有往中原诸侯,甚至是更远的南方诸侯倒腾一下,才有最大的利益。
而临近北疆的几个部落,由于接下来一波商贸的高潮即将到来,很多牧民这个时候都露出了一丝欢笑之色。
这些人也不是天生的强盗,去大汉劫掠也是需要玩命的,更别说原本这些年和晋军之间的无数场小交锋之中,也并没有占什么优势。
如果能有充足的生活用品,哪怕就是一盏灯油,那么大家何必动刀子去抢呢,他们这些草原民族,也都想安安稳稳,太太平平的过日子。
自古以来,草原都有像中原劫掠的习惯,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劫掠,而是迫于生存不得不抢。
“汉人的商队过来了,那么我应该换点什么呢?”躺在堆积如山的羊毛里,老乌蒙掰着手指头算计着:“这一堆羊毛,可以换来南方的大米二十袋子,这样算下来,今年自己的整个一家的冬天,就会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吃了。”
看着远处增肥的羊群:“汉人的商人已经说了,一头羊,可以换三斤盐巴,那么包括那个已经生了癞痢头的羊在内,我最少需要换一百斤盐巴,这样一来,整个冬天将吃上有味道的羊肉。”
“还有就是孙子刚刚出生,那细皮嫩肉的,粗劣棒硬的羊皮,将他娇嫩的小皮肤磨的总是通红,也需要换一匹棉布或丝绸,给他做一身小衣衫,还有……”
自己需要的东西的确是太多了,都需要在自己转移牧场,寻找过冬的地方之前,和汉人的商队交换完毕。
汉人的商队,什么时候才能来呢?
大汉毕竟已经成立了几百年了,而李翔的大晋朝才成立了多长时间,再加上李翔也还没有完成统一,在草原牧民的心中,草原往南依旧还是汉人,而非是晋人。
正在老乌蒙想着这些的时候,南面的地方已经有烟尘升起,这让老乌蒙兴奋起来,看这个规模,这个商队是巨大的,他们将带来无数丰厚的商品,自己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定能用最便宜的价格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