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佣兵1929>第391章 又是打靶

午8点钟,蕴藻浜沿岸的晨雾已经完全散去,这时日军飞机开始出动,以此同时,日军的山炮也开始轰隆隆向中**队的阵地倾泻着炮弹。

二十几架十三式舰载轰炸机在短短半个小时时间就将一千多公斤的炸-弹扔在了中**队前沿阵地上,爆炸的轰鸣声响彻天空,火焰和硝烟把张晓平他们刚才出发的阵地完全笼罩。

张晓平担忧地望了望后方完全被烟雾迷漫着的阵地,心想88师怕是受损不轻啊,想着他们这两天来都在经受着这样程度的打击依然坚守着阵地,心里也是大为钦佩。

当然,现在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他已经听见了远方越来越近的发动机的鸣响,他转头说道:“准备战斗!”

只见体净和铁牛瞬间就各自找好了射击位,架枪,上膛,开始瞄准。

田伯光则是不紧不慢地往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再将g-31半自动步枪伸出战壕观察着。他的任务是负责打击任何可能威胁他们的日军步兵。

体净和铁牛看着远方渐渐清晰的日军坦克轮廓,知道是日军的89式坦克,这种坦克的数据和性能早已被周文解说过多次。

日军89式坦克(日军把坦克统称为战车)战斗全重:12.7吨,乘员:4人(驾驶员、机枪手、炮长和车长)最大速度:25公里/小时,正面装甲17毫米。装备1门37毫米坦克炮和前后2挺7.7车载机枪。

这种只有轻型坦克的装甲和火力,但是能和重型坦克比肩的速度和机动的奇葩坦克,也只会出现在日军这种脑残军队里,而且居然一直使用到太平洋战争初期。

89式坦克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使用了柴油发动机。

看到沿着简易公路,黑烟袅绕中一溜开过来的12辆89式坦克,体净知道这是一个完整的日军战车中队,这也是日军第九师团唯一的一个战车中队。

89式坦克的体积要比之前的日军装甲汽车大上一号,所以对体净来说远距离射击也不是太大的问题,何况现在他枪膛里的是钨芯穿甲-弹,按照周文的说法就是在一千米距离内打89式坦克,只要打中就必穿。

他和铁牛的分工就是,他打头,铁牛打中间,要一开始就让日军的坦克纵队停滞下来,然后就是各种打靶了。

这时,日军第一辆坦克已经开出了公路,正准备向侧面移动好把路口让出来,后面的坦克一辆紧跟一辆间距很小,因为日军就从没考虑过中**队除了有限的几门山炮,还有什么能够威胁到大日本帝国威武雄健战车的武器。

所以他们都急着通过狭长的公路,尽快在坚实的野地上排开队形,然后就是唱着军歌一路碾压过去,收获荣耀和功勋的时刻即将到来。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从天而降,在距离公路十几米远的地方爆炸,瞬间就把两个在路边引导坦克通行的日军工兵带上了半空。

体净知道这是山炮连的试射,日军坦克纵队马上就会迎来六门山炮的齐射,他开始瞄准第一辆坦克暴露出来的左侧靠后的部位,那是89式坦克油箱的位置。

不出体净所料,就在日军坦克想加速通过公路的时候,山炮连第一轮齐射如约而至,公路上6个猛烈升腾而起的火焰笼罩了日军坦克纵队,虽然4.7公斤的榴-弹不足以对89式坦克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是依然有一辆坦克的履带被炸断。

第一轮炮击后,后续炮弹几乎是毫无间隙的不断飞来,仿佛中国人的炮弹不要钱一样,日军开始慌乱起来。谁也不想很倒霉地被一枚榴-弹直接砸在车身上,车不痛人也会痛的。于是日军的坦克队形更加拥挤起来。

有一辆位于中间的坦克也许是不相信中国南方的湿软地面会阻碍坦克的前进,直接就从队列中开下了简易公路,粗壮的履带翻滚着泥浆就向硬地驶来,不多时就只能以乌龟爬行的速度在泥地中挣扎,发动机的轰鸣伴随着车尾浓浓的黑烟一阵阵传来,就像一头即将倒毙野兽的最后嘶吼。

就在这时,体净的第一枪射向了第一辆坦克侧面的油箱部位,四百米的距离让他的这一枪分毫不差地击穿了油箱外部的装甲,超过1000度高温的13.2毫米钨芯穿甲-弹直接引燃了油箱里满满的柴油,一开始只是一股小火苗,不多时火焰就升腾而起,将这辆坦克的后部完全包围。

而这时体净已经没有功夫去观察自己的战果,短短不到5秒钟,他分别对着第二至第五辆坦克都开了一枪,而且全部命中。

因为周文专门交代过,针对日军的坦克,不求击毁,只要击伤。目的就是让日军坦克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哪怕最后他们能拖回去修理也不怕,只要这场战斗不能发挥作用就行。

在体净打完一个弹匣换弹的时候,铁牛也几乎同时完成了他的射击。

在反坦克枪的射击技术上,铁牛比体净要高出一筹,关键就是铁牛有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专注度。

按照周文的说法,铁牛一旦开始射击,他的所有感官和注意力就会单一地集中在目标上,不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这可能跟他单纯憨直的性格有关,这种类型的人一旦专注于某件事和某个行为,其表现出来的韧性和执着是别人难以想象的。

再加上他也有一定射击天赋,又长时间被周文用步枪进行远距离打靶训练,所以在一千米距离射击比人体大了不知多少倍的目标,对他来说毫无难度。

当然,铁牛的这种专注度也会带来害处,就是不容易观察


状态提示:第391章 又是打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