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生晚清之扭转乾坤>第95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九十五章 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走出养心殿之后,翁同龢仍然沉浸在刚才的情绪当中,神情恍惚,低头走了几步,竟然迎面撞上了载洸,也没给他好脸色看,严肃地问:“皇城圣地,贝勒何故在此逗留?”

载洸客客气气地说道:“晚辈是在等翁师傅您呐。”

“等我作甚?我俩无话可说!”

“晚辈有些许肺腑之言,想要请教翁师傅。”

翁同龢这些年来一直被载洸忽悠,这会心里已经有了堤防,不想再被这小子下套,反正刚才在光绪面前已经撕破脸皮了,这会也用不着客气。

随即拱拱手,扭过头来,正眼都不看一眼,说道:“只要跟李鸿章等人同党者,老夫便无话可与之谈,恕不奉陪!”

说完,他甩甩手要走,载洸也不管什么礼仪,便从后面拉住了他一只手,“哎哎哎——翁师傅听晚辈一言再走不迟……”

翁同龢甩开载洸的手,带着怒气斥责道:“皇城如此庄严肃穆之地,贝勒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载洸总算让他止住了脚步,随即说道:“翁师傅可曾听闻,民间街巷的孩童,都在传诵一副对联,这头一句便是‘宰相合肥天下瘦’。”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宰相是当世人给他的职称,那时候只有当了大官,才能以其家乡的名字称呼,所以常被称为“李合肥”。

此句便是当时的人暗讽刺李鸿章,“肥”了自己,却“瘦”了天下。

翁同龢听完,便哈哈大笑起来,脸上满是戏谑嘲笑之意,“那李鸿章,贪得无厌,敛财无数,误国误民,此等无德无心之徒,做出此等不仁不义之事,必将遭到世人唾弃!”

载洸听完他的慷慨陈词,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卖着关子说:“翁师傅可知,这下联是什么?”

“老夫深居朝堂,公务缠身,民间俗语,老夫哪有空闲听。”

“翁师傅既然不知,那就由晚辈告知吧。这‘宰相合肥天下瘦’的下一联,便是——“

载洸亮了亮眼睛,压低了声线,一字一句地说着:“司农常熟世间荒啊——”

翁同龢是江苏常熟人,人称“翁常熟”,而“司农”是对户部尚书的称呼。此语也是在暗讽翁同龢,自己“熟”了,百姓却“荒”了。

此联一语双关,连带着两个当朝重臣一起,无情地讽刺了一顿。

这句话,对一向以“清流”自居的翁同龢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他听完,先是脸一黑,随即甩甩手,坑骂道:“简直不可理喻!荒唐至极!是哪个市井小人作的对联?

老夫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何曾坑害过百姓一两银子!分明是有人故意诬陷!败坏我的名声!”

载洸随即扶住了他气得颤抖的手臂,笑了笑说:“翁师傅息怒——息怒。这民间谚语,自然不是空穴来风,如今国家贫弱,外敌环伺,许多百姓仍然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然而,朝廷里的许多人,却不体恤人间疾苦,争权夺势,党争不断,百姓自然怨声载道。

翁师傅清廉,自然是世人皆知,然而清官不足以为百姓谋福祉,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体察民情,有所作为的能臣。

悬崖勒马未可知啊,望翁师傅能够放下偏见,冰释前嫌,一心一意为国为民办实事,而不止于虚名,以防晚节不保啊!”

翁同龢听完,气得胡子都快要飘起来了,他喘着粗气,扼紧了喉咙说:

“老夫行得端,坐得正,心正自清,轮不到你来教训老夫!

公道自在人心,老夫就是要为了天下人,辨个是非曲直!”

载洸本意好心相劝,没想到这会竟然弄巧成拙,惹怒了他。

此人自尊心极重,自以为所行之事,皆为正道,容不得他人半点诋毁。

就在刚刚,两人在光绪帝面前辩论治国之道,博览群书的翁同龢,却在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面前一败涂地,心里已经恼羞成怒了。

此刻又听到载洸此番言语,在他看来,载洸这是要落井下石,趁机羞辱他。这种时候,即便是载洸心意诚恳,也会被翁同龢视作是恶语挑衅。

沽名钓誉至此,真是可笑又可气。

翁同龢的心就像一座木雕,外面光鲜亮丽,内心却空洞浮华。载洸还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感化他那颗木头一般心,于是再次放下姿态来,毕恭毕敬地说道:

“翁师傅,我泱泱五千年华夏,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之变局,内忧外患,四面楚歌;他为刀俎,我为鱼肉。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若不能万人一心,同仇敌忾,则国家蒙尘,君臣蒙羞。

国家至利益至上,当此时,翁师傅身为清流领袖,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布全国,责任重大,当以大局为重啊。

翁师傅要论是非,个人名誉,道德礼制,都是小事小非;

国家命运,民族未来,这才是大是大非啊!”

此刻的翁同龢正在气头上,显然是听不进去载洸这一番肺腑之言的。只见他重重地“哼”了一声,甩甩袖子说:

“人间无正道,朝廷便黯淡无光,百姓何以安生,国家何以立足!老夫就是要为天下人,走出一条正道来!”

“翁师傅岂不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切勿为了此等不理智之事,葬送了一世英名,应当黄花晚节,激流识退啊。”

“不劳贝勒提醒,老夫心定志坚,岂是你几句蛮言就能扭曲的!道不同,不相为谋!贝勒好自为之,老夫


状态提示:第95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