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后院起火
张杨其人,原本便是出身并州,借着大将军何军下令各州郡可自募乡勇的机会,建立了一批自己的力量,之后便盘踞在并州与豫州的交界地带,也算是个地头蛇。
其实李儒在武德扬名的时候,张杨便已经得到了消息,只是那时他并没有将这个董卓身边的谋士放在眼里,觉得他远道而来,兵微将寡,成不了气候。
可随着杨丑被杀,一座座城池沦陷的消息接连传入张杨的耳中,张杨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对手,做起了十二分的准备。
张杨将他麾下的残余力量,全部召集到了上党城中,并派人连夜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备足了滚木擂石等一干守城的用具。
另外,他还将自己居住的太守府内安置了2000精兵,日夜巡守,所有人没有张杨的手令均不可入府。
李儒让大军在上党城外驻扎,休整了一夜,李儒意取上党的事情在两方的人中都已经不是秘密了,便也没有了所谓抢占先机这回事,所以不如让大军好好休整,再择日攻城。
而这,也是李儒的一条攻心之计,与其直接发起进攻,倒不如兵临城下施加压力来的有效,城内的守军看着城池被围的水泄不通,每日防备再加上心中的压力,崩溃只是早晚的事。
大军接休整了三天,这三天中,上党城内也没有丝毫的动静,。
可无论是李儒,还是李存孝、樊梨花,乃至尉迟恭,心中都明白:此时的李儒军和上党城都是一车干柴,只要一点火星,便会燃起冲天大火。
第四天的一早,李儒便召集齐了李存孝、樊梨花、尉迟恭、曹放等人,在自己的大帐中议事。
“大军已经陈兵在上党城外三天,想来这上党城内必然是人人自危,守军夙夜不眠,防备着我们随时进攻,如今正是出兵的最好时机。”
李儒神色一正,继续说道:“敬德,命你为先锋,在城关下叫阵,梨花和曹放各领一支人马,围住上党的东西两门。”
尉迟恭、樊梨花和曹放三人得了李儒的军令便分头下去准备了,只剩下李存孝一人仍在帐中。
李存孝问道:“兄长,敬德等人皆有安排,为何独独留下了我?”
李儒轻轻一笑,说道:“我大军只围了上党三门,却特意留出了一门,只要敬德在阵前得胜,张扬军心一散,必会有逃兵,你我二人的任务,便是阻住那些逃兵,再做打算。”
李存孝会心一笑,说了一声:“存孝得令。”
尉迟恭遣了几个牙尖齿利的军士到上党城外叫阵,直骂透了张扬和城内守将的先辈老祖,不出半个时辰,便有一人按捺不住,出来迎战。
尉迟恭见到有人出城,正应了他心中所想,举起双鞭便冲杀了上去,两人交战不到三个回合,那人便被尉迟恭势大力沉的一鞭打落马下。
尉迟恭见得胜,士兵士气正高,便直接下令攻城,一万余人一起大喊着冲向上党。
张杨早早便做足了准备,守城用具预备的颇多,一时之间,李儒军难以登上城关,张扬军也只剩招架之力。双方陷入了相持之势。
大军进攻了数个时辰,军士死伤的近千,却始终难以啃下上党的城门,尉迟恭见状,便下令鸣金收兵。
而与此同时,曹放和樊梨花两人则从上党的东西两门一同发起了进攻。
东西门的守备并不如正门那般森严,樊梨花进攻了约一个时辰便打下了东门,而曹放也紧随其后,攻下了西门,两支部队一起杀入了城中。
这时南门却依旧是没有动静,张杨在自己的太守府中,听到东西城门接连被攻破的消息,已经面如土色,他早就想到了这会是场恶战,却想不到自己连李儒军的第一波进攻都抵挡不住。
张杨战意全无,此刻心中想的全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藏在他府库之中的搜刮的众多金银。
此时张杨身边的董昭说道:“太守,如今城门失守,城池沦陷只是早晚的事,仅靠太守府的2000精兵,必然是防守不住。太守当早做打算啊!”
“公仁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如今东西两门已被攻破,北门外也有敌军,早晚也会沦陷,只有南门未见敌军,太守当领一队精兵护卫,寻机从南门出逃,待逃出生天后,另谋东山再起。”
张杨听了董昭的话,此时恐惧已经令他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当下便从守卫太守府的2000精兵中抽调了500人,又令人包裹好了府中的金银细软,便要带着家眷从南门出逃。
董昭见自己的意见已被张杨采纳,便向张杨说也要回家中收拾,带上妻儿老小,之后再随张杨出逃。
董昭从太守府出来后,却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中,而是径直来到了距离太守府最近的东门。
东门此时已经被樊梨花攻占,士兵正在打扫战场,突然见到有一个文人打扮的人正朝他们走来,便带着董昭去向樊梨花报告。
董昭对樊梨花说道:“我建议张杨从南门出逃,他已采纳,想必你们早在南门设有埋伏吧,请将军吩咐伏兵,多加留意,切勿令张杨逃脱。”
“多谢先生,但此时我两方正在交战,却不知先生为何行此举?”
“张杨虐政,贪图享乐,视治下百姓命如草芥,老朽如今能将贼人引上绝路,也算是对得起上党百姓,对得起大汉,对得起天下了。”
樊梨花俯身向董昭行了一个礼:“先生大义,梨花代表李大人,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