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鬼谷神谋>第47章再见化蝶

第四十七章再见化蝶

吴国都城梅里,是一个江南水乡,这些年在吴王阖闾的治理之下,也是十分繁华。

特别是此地水秀人灵,鱼米丰盛,这里的人都长得十分水灵,多姿多彩。

尤其是姑娘家,细腰丰臀,肤净语浓,身姿玲珑有致,一步三摇,若柳扶风,更是吴地之花,凭添一景,是为江南一绝。

后世人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仅是说苏杭景色有若天堂,更是说苏杭出美女,个个胜如天仙一般,出水芙蓉不再世俗烟火之气

(吴都梅里,有些说在无锡,书上也有说其实就是苏州,先梅里而苏州,称为吴,也号吴中。因为本书并非史书,怕麻烦,所以我就把梅里与苏州合并,用梅里之名,用苏州之地,还请见谅。)

梅里旁边一片太湖碧波千里,千帆弯弯,渔歌晚唱,清水浣纱,小楼流水,小荷初露,夏日飘香,处处十分和睦。,一片繁荣兴盛之景。

王禅一看,心里竟然有一种心旷神恬,十分舒适的感。

看着这人间美景,几乎忘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跃下马车,却也与四个随从同行。

一路之上青石铺地,绿瓦青砖,白墙飞马,布机欲飞,与江北竟然是另一番异样的风情格调。

大周列国虽然久于纷争,可对于民间百姓却十分通融,并不苟求于本国之人,四海之内皆是大周臣民,所以也就没有通行受阻之说了。

王禅此时看着这些小家碧玉,伞绿妆红,步履轻摇,莺歌细语,水流清脆,听在耳中,有如在心中一团蜜一样,化不开,融得让人眼不敢移,身形有滞。

“小公子,这里就是江南吴国之都梅里,此处依水畔山,到是一处人景胜境,不比北方空旷,却处处小径通幽,乌船连蓬,甚是和谐。”

赵伯看着小公子,一脸好奇,心里充满羡慕之情,赶着马车,也适时提醒。

“赵爷爷,我们该找地方住下,这样我才能不会留恋往返,更好慢慢体验这吴地悠柔的生活。”

“小公子,前面就有一个驿站,我们就去那里歇息吧!”

赵伯也是老马识途,早就安排好了,所以只要小公子一问,自然已是水到渠成之事。

六人从后门入住一个驿馆,却也算得上有些门面,后门之外馆驿上挂着两块布帘,上书一个驿字。

而隔壁就是一家小楼,布帘上写着酒字的地方。再往后却是一家较大的小楼,红灯未放,却影色迷离。

看来食与宿相通,色与酒相融,到是十分方便,远来的外乡之客。

王禅进了自己屋间,一看也有别于北方的大气,房间十分紧凑,却处处透着古朴,桌椅板凳,书柜茶桌,还有小窗轩然,都雕花刻鸟,墙上也还挂着几块布帘,自然是这江南一带的染布,让人耳目一新。

王禅对镜也是打理一番,可耳边却传来窗外街边的繁华热门之声,心里自然一喜,想去街上一看。

“赵爷爷,我想到街上走走,看看吴地风俗。”

赵伯就住在王禅的旁边,见王禅兴趣斐然,知道少年人的心思,也微微一笑,点头说道:“那就由老朽陪小公子去走走,顺便也换些吴地钱币。”

赵伯说完,也已准备好一个行囊,里面装着从虎踞镇带来的一些财物。

楚与吴不交,但金银铜这些贵重金属却是可以互换,只是各国重镶不一样的样式而已。

两人出了驿馆后门,前面一条小河横流,对面亦是如此,河边有巷,小船飘摇。

从驿馆侧面一条小巷子绕过之后,却已是一条宽阔的大街,足够十匹马并行。

来之时赵伯有意安排,并没有从正街上过,而是绕到驿馆后门,怕引人注意,此时两人也未走正门,从后门出,十分谨慎。

王禅虽然不知赵伯之意,却也不便相询,只是觉得赵伯也是为了他的安全,所以才出此下策。

来到街上,一副车水马龙之像,走卒贩夫,民间杂耍各得其乐,也各自安生。

王禅走在前面,赵伯不紧不离的跟在后面。

王禅时而听吴地人说着吴侬软语,十分好奇,时而呆在小贩面前,看着各式的手工品,仔细捉摸。

这些小贩也十分客气,看王禅虽然衣着并非十分华丽,却端庄有形,特别是王禅头上扎着青布,而掩住额头“鬼面之相”,却也异常突出,面相独特,显得十分尊贵,举止不俗。

而且王禅腰间还带着两把剑,确实也是与众不同。

普通江侠客,只会带一把剑,而王禅却不一样,一长一短两把木剑。

一把邀阳,一把若愚,都是王禅十分喜欢的木剑。

(日本武士为什么一般配两把剑,大家该领会了,传说徐福也是鬼谷的徒弟,所以——。)

“小公子,这吴都梅里,是伍大夫投吴之后在此选定迁为吴都的,也可称之为吴地、吴中。太湖水畔,鱼米之乡,百姓生活也十分自在,而且吴绣为江南一绝,若是喜欢,小公子可以买一些回去把玩。”

赵伯见王禅在一个绣摊边上有些留连,所以适时为王禅介绍。

王禅此时手中拿着一个香囊(荷包),十分精致。

再看其它时,只见物什中一个红色盒子并未打开。

王禅伸手就想拿过来看看。

绣娘一看,有些急道:“这位公子,这锦盒之内是一对鸳鸯荷包,是给伯家大公子订绣之物,并不出卖。”

王禅一听,微微一笑道:“无妨,


状态提示:第47章再见化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