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吴权>前言泣血明志

天生万物,各不相同,生于此世,庸者默默无闻,贤者名垂古今,心机险恶之徒更是遗臭万年。

生而为人,命运却不相同。

有寻天问理之辈,心道不甘,可若言究竟,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归结于宿命,也不甚贴合……

---------【吴权】前言

禹朝!

禹朝先祖,英武仁善,万民拥戴,开辟禹朝江山数百载,传至后世。

后世子孙无先祖仁善,反而暴虐无情,招致天下民心背离,禹朝随之四分五裂。

青史之上,值此王朝灭亡,灾难频出之年,各地雄主巨枭纷纷领兵割据,称霸一方!

随后,禹婴帝深知大势不可挽回,无奈之下,便宣召退位!

禹朝灭亡!

帝位虚悬,天下豪杰争相而出,天下争夺正统之位的一场超级大战,随之拉开了帷幕。

经过长达数十年的天下大战,依旧无人能登极为尊。

不过,当年禹帝分封各地的臣子,楚越齐魏吴五位国公,各自横扫群雄,在这场大战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形成五分天下之势。

五国,纷纷鼎定一方,各自称王。

天下局面雏形初现。

五王之中,吴王年老心善,体民之苦,不忍天下生灵涂炭,便分发国书其他四国国君,提出了五国和议,天下息兵

这时的四国,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已久,也早就是苦不堪言,此时正好有吴王合议国书,于是纷纷赞同。

而后,经过了无数次的各国交涉,最终,诸王共同定于在麒麟山上,设坛祭天,诰天盟誓,五国合议,天下息兵。

五分天下,各自治理国中事务,休养生息,百年之内,不得擅开战端。

天下宁定。

于是,后世史官,将这一段浑浊动乱的年代,称之为“五王治世”

......

诸国和议十年后,吴国,元洪十五年,九月初六,吴王都

今天的黑夜似乎格外黑一些,悲剧的氛围笼罩在这座宫城之上。

一个衣着华丽,头戴金冠的中年男子身后带着兵马,穿梭在王宫中,很是焦急。

“父王!”中年男子焦急的四处张望着,大声喊道;

此时,男子四周满地的死尸,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惊讶,依旧不顾辛劳的四处寻找着父亲。

身后的兵马也同样焦急的四处寻找着吴王陛下。

这时,片刻之后,一个年轻的将领走上前,说道:“太子殿下,陛下得知了此次兵变,并且反制于人,此刻陛下是安全的。”年轻的将领,便是今夜王宫门前守卫的那名将领。

今夜,年轻的将领就是接到了太子的密折,才会领兵前来护卫皇宫的,这名将领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太子的小舅子,太子嫔的弟弟。

不过,听了将领的话,太子依旧没有放下心来,也没有说话,只是直勾勾的看着宫内满地的死尸。

太子忧心不已。

自己应该更早一些的,为什么一定要等,造反的可就是父王的禁卫军统领,父王可是孤身一人啊!

就在太子心急如焚之时,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来到太子身边,说道:“陛下在东宫,召太子爷前去觐见。”

太子闻言,心头一喜,然后立刻带着人又往自己的宫殿赶去。

太子带着人一进东宫,看到坐在自己位子上完好如初的父王,终于放下心来,激动的走上前去。

“儿臣叩请父王圣安!”

年迈的吴王看到太子来了,便从太子座上走了上来,他面色沉重,走到太子面前,将行礼的太子扶了起来,而后又命令身后的苏将军退下。

此时,偌大的东宫中,此刻就只剩下了吴王父子二人。

吴王看着太子,面色十分严肃,道:“今日王孙出生?”

“是,父王!”太子答道;

吴王若有所思的扒拉着手指,说道:“此子出世,宫中兵变,实在不详,传旨,将此子逐出方氏一脉,送往民间。”

太子听到父亲这样的旨意,顿时急了,再次跪下,急切的说道:“父王,这只是巧合,我东宫之子,自有神佛护佑,怎会不详!还望父王开恩!”

“此事就这样定了,孤王若是不念及他是东宫之子,是方氏的血脉,直接就下旨溺死了!”听了这话,吴王怒了,说道;“怎会开恩,放往民间。”

“父王!”太子面色悲怆,还要再求情。

但是吴王依旧面色肃穆冷漠,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的样子,冷冷的回道;“此事定了,不可更改!”然后直接拂袖而去。

太子伏在地上,心痛至极,无比心痛的流下泪来,不甘的为自己刚出世的儿子抱屈,双拳绝望的捶打着地面。

别人以为吴王仁善,菩萨心肠,但是他作为东宫太子却深深知道,父王是如何雷霆手段,如何果断。

他对百姓臣民自然是仁善,但是对自己的家人,却是严肃冷漠。

如今,父王金口玉言,已经说出了,倘若不按照这样去做,不让他满意的话恐怕,父王若是真的狠下心来,那么儿子恐怕就真的难保了。

想到这里,太子立刻起身,奔向东宫后面的玉荷宫中。

玉荷宫内,一个刚刚生产完,十分虚弱的女子恨恨的看着太子,绝望的喊道:“太子殿下,你真的这般狠心要将我儿送到民间吗?叫我母子不能相见吗?”

“父王旨意,此子不详,我有何法!”

“我苏文玉书香门第,而你更是位列东宫,其子哪


状态提示:前言泣血明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