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总是枯燥的,但若等待的环境好,那这事就得另当别论。
基地舒适。
不论是温暖的日光还是舒适豪华的家具,都能让人完全放松下来。
姜南舒舒服服的睡了个午觉,在小白的陪同下吃了晚餐。
最终,在欣赏完小白的新绝技:三口一头猪之后,他估计穿梭机也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将战甲穿好,姜南意念微动,身体再度返回穿梭机之中。
驾驶舱内的数据屏幕还处于开启状态,但战舰的推进器已经熄火。
显然,穿梭机已经到达了柯伊伯带的中心位置。
太阳的光线很弱,昏暗的深空中漆黑一片。
姜南轻点屏幕,将扫描程序开启。
扫描范围5000公里,过滤直径小于1公里的天体。
程序启动,很快在屏幕之上标记出了一个坐标。
这次运气还算不错,穿梭机的扫描程序捕捉到了一颗直径为15公里的小行星。
如果这东西其中的金属含量能超过10的话,那么单就这样一颗小行星就足以提炼出数台战舰所需的材料了。
姜南感到一丝兴奋,缓缓推动操纵杆向着目标小行星飞去
穿梭机本身的推进力很强,只是在10的推进强度下,姜南就已经能够感到强烈的加速感。
宇宙空间之中元素稀薄,引力也相当小。
想让飞行器移动,只需要考虑推进力与战舰本身的质量即可。
但没有了阻力与重力的影响,一切惯性都要自己去施加力来进行控制。
这种感觉有点像是在开船,可惯性比起船来说更大。
加速变得极为简单,减速与控制方向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姜南之所以将首次采集的目标放在柯伊伯带,除了这边的行星大多还没有被发现之外,也是想找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练练宇宙载具的驾驶。
难度确实有。
不过只要掌握了飞行惯性的关系之后,想要操作起来也并不是件难事。
尤其是当姜南脱离穿梭机,利用战甲上的推进尝试向小行星靠近的时候,这种感觉变得更加明显。
战甲本身就支持宇宙作战。
32个小型推进装置分散在肢体的各个部位,不论是用来转向还是平衡身体都相当轻松。
在逐渐的熟悉中,姜南已经漂浮到了小行星的旁边。
姜南没有犹豫,伸出手碰触了一下小行星的表面。
而就在下一刻,直径15公里的巨大椭圆形巨石便消失不见,被姜南储存到了手腕上的储存模块之中。
眼前豁然开朗,只留下一些小到不行的碎石尘土仍漂浮在附近。
这些姜南根本看不上眼,就算费劲收集起来也炼化不出多少有用的资源。
目标还是应该放在寻找更大的天体之上才行。
他返回驾驶舱,再次启动扫描程序。
不过这一次并没有那么幸运,扫描器对周围进行了一番扫描,一颗直径在1公里以上的星体都没能发现。
姜南对此并不意外,或者说,他原本就清楚会是这样得结果。
直径超过1公里的天体有数亿颗之多?
只是听起来唬人罢了。
别忘了,柯伊伯带的轨道长度大概400亿公里,宽度15亿公里。
哪怕不去管宽度,只是沿着轨道线把直径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穿成串,也不能保证100公里就能放一颗。
这还是在不考虑轨道倾角的情况下计算的数据,所以……
什么也别说了,第一次扫描就能扫出一颗小行星,并且直径还在15公里这样大,简直就相当于抽卡一发入魂直接ssr。
那么还有啥不满足的?
关键就是姜南采集的速度实在太快,如果是用传统方式裂解小行星并进行冶炼。
这种规模的星体就一颗的开采时间,也足够一支舰队探明更多数量的小行星了。
而这颗小行星内所蕴含的资源,也完全可以支持姜楠的计划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又在星域内转了片刻,依然没什么特有价值的发现。
姜楠除了最初发现的小行星之外,只扫描到了一刻直径在1.7公里左右的陨石。
将之也收入到储物模块,暂时停止了对柯伊伯带的探索。
有些浪费时间。
只是搜索扫描星体的这个工作,其实也可以交给机器人自行完成。
姜楠没有回到穿梭机。
他漂浮在宇宙里,伸出手将意念传入手环。
很快,百余台经过改造的管家机器人,以及一台只包含能源核心与大量充电插头的奇怪战舰壳子便出现在了姜楠周围。
这是姜楠自己建造的第一搜舰船。
由于资源不足的问题,船体只完成了框架与核心熔炉。
它的体积比起捡回来的那艘战舰还要大上一倍,修长的舰体足有5公里之长。
平滑的装甲前尖后圆,离远了看就像是女人的指甲一般。
这是姜楠的计划。
他打算把废土上的幸存者拉过来进行小行星的探索工作。
在自己这边的世界里,姜楠不能使用主机的各种能力。
管家机器人也只能按照既定程序来执行命令而已。
缺少变通,这是机器人最大的毛病。
没有主机的统一指挥,管家机器人的效率固然会十分低下。
而且现在这艘舰船也只能以全自动模式运行,谁知道身边这些铁憨憨会不会老老实实的跑回来充电?
啧。
不过无所谓。
反正报废一些管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