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血迹
外面一阵混乱,火把的亮光从藤蔓间隙中微微透过来,像满天繁星,忽明忽暗的闪烁。声音渐远,星光渐弱,终于复归安静和黑暗。
净戒不由自如的咽了口唾沫,好像是本能的把跳出来的心脏给咽回去。他一直以聪明自居,想不到关键的时候,竟然忘记去处理净因滴落在地上的血迹,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
净戒自责完了,心中又有疑惑。追兵明明已经发现了地上的血迹,为什么不到洞里来捉人呢?难道这些追兵还有更紧急的事情要办吗?
净戒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猜测。他们已经是瓮中之鳖,净因又受了伤,流了那么多血,他们的仇家只需留下几个高手,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既然是高手,轻功好,脚力快,杀了他们,再去与其他人会合,根本不会耽误事儿。
净戒又想到另一种可能,这些追兵也许是担心洞内情况不明,天黑容易中埋伏,便先围住这里,等到明天早晨,天光放亮,再来捉拿他们。净戒好像又听到了脚步声,喊杀声,他使劲晃了晃头,声音还是绕耳不绝。
净戒很快又否定了这个猜测。他们的火把亮如白昼,就算他们想降低伤亡,也可以扔石头砸,放火烧,没有必要等到天亮。
再说,若这山洞另有出口呢?他们岂不是成了守株待兔吗?这样一想,净戒基本上可以确定,这些人是没有发现洞口,又去其他地方寻找了。
净戒突然灵光一闪,这些追兵大概是弄反了方向,顺着血迹,朝相反的地方去了。如果是这样,追兵很快会发现大胡子和小白脸的尸体,就会循着血迹再找回来。净戒不禁打了个寒战,幸好想到了这一点,不然只能在这里坐以待毙了。
净戒想出去处理一下洞口的血迹,发现手臂竟一动也不能动。起初,他还以为是过度紧张,一个姿势呆得久了,肌肉暂时不听使唤,也没有介意。但他接连试了几次,都是丝毫动弹不得。越尝试,净戒心里就越恐慌,冷汗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净戒多次尝试之后,终于意识到他中毒了。是那些追兵干的吗?不可能!若是追兵下的毒,早就过来捉人了。
那又是谁干的?!
净戒这才想起洞里还有一个陌生人,耳旁传来这个陌生人均匀而沉闷的喘息声,偶尔还能听到轻微的鼾声。净戒的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追兵上,竟连陌生人如此粗重的呼吸声都没有听到。看来,这个陌生人不会武艺,至少武功不高,不懂得如何控制鼻息。幸好刚才那些追兵声势浩大,淹没了陌生人的呼吸声,否则,上面的高手怎么可能察觉不到呢?
判断这个陌生人会不会武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净戒现在半点也动弹不得,就是老人孩子,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杀掉他们。
不过净戒是个乐天派,他转念一想,或许是这洞中有什么奇花异草,发出类似香气的东西,能暂时麻痹人。或许这个陌生人也一样动弹不了呢,这么长时间,也没见他有什么动静。
那陌生人就像知道净戒想什么一样,突然翻了个身,鼾声比刚才更响亮了些。净戒心头一紧,陌生人能动弹,说明他没有中毒,那就肯定是他下的毒了。他为什么要下毒?现在,追兵已经走远了,他既然下了毒,又为什么不动手?
或许,他并不知道洞里有人,只是担心洞里有凶猛的野兽,下来之前先放了毒药,让野兽动弹不得,也就不会伤害到他了。
净戒越想越觉得这个猜测有道理,净戒就是不小心摔下来的,这坡虽然陡,却摔不死。若有凶猛的野兽摔下来,这个陌生人岂不是有性命之忧吗?所以,陌生人在下来之前先投了毒。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没有对已经中毒的净戒动手。
净戒又继续完善他的想法,试图找到更多的佐证。这个洞口藤蔓绕结,若不是失足跌了进来,黑暗之中很难发现。而这个陌生人应该早就知道洞口,以前也来过,因为他刚才下来的时候,动作娴熟,说明这个陌生人经常来山里,对山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而且,这么晚了,他还没回去,既不怕野兽,也不怕迷路,肯定不是普通农家人,大概是个猎人。
陌生人的呼吸声,均匀缓慢,不像是受到惊吓。他偶尔发出的轻微鼾声,也证明他睡得很踏实。
净戒心中暗想,这样凶险的境况之下,这个陌生人竟然能睡得如此安稳,就算是身经百战的武林高手,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吧。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是经常睡在这里的,并不知道上面有追兵。
这样看来,无知痴傻倒是一种福分,至少会免去许多担惊受怕的过程。对死亡的恐惧,才是最让人煎熬的。
按照净戒的推测,这药性应该在陌生人醒来并离开之后,才会消失。不过,他也想,或许这药用在人身上与用在动物身上不一样呢,因此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
在黑暗中呆得久了,就会对光特别敏感。天刚蒙蒙亮,净戒就已经能感觉到微弱的晨光从浓密的藤蔓间隙中渗了进来,勾勒出陌生人的轮廓。
他的穿戴与净戒相似,背上背着个箩筐,筐里露出些许草藤,看起来不像猎人,倒像是上山采草药的人。
净戒恍然大悟,刚才怎么就没想到呢,采草药的人对各种花草树木的药性都比较熟悉,下起毒来也得心应手啊。
净戒继续往下看,陌生人的右足上缠着布条。虽然光线昏暗,却也能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