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重生项羽一统天下>第74章项梁之忧

项羽与龙且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训练士兵上,而在另外一边,恒楚自从接收了东阳县之后,也有着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重新整编部队,将自己所带来的部队与新加入的起义军进行混编,然后筛选出不同的士兵种类来。

尽管东阳说是有将近两万人跟随着陈婴起兵反秦的,但是实际上经过恒楚的初步筛选,其中只有将近一半左右的人员是比较适合用来作为士兵培养的,而其余的人员恒楚则重点将他们安排在了军屯以及后勤人员上了。

实际上在一场战争之中真正上战场的士兵仅仅是整个军事系统的很小一部分,一般战场之上有多少士兵,也会需要一定比例的后勤人员,像医生、辎重部队以及一些其他人员,在项羽的部队之中后勤人员的比例一般在三成以上,有的时候这个比例甚至有可能达到四成或者五成。

所以这些人员即便没有办法都成为新兵,但是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后勤部队的来源,经过这些筛选之后,剩下来的新兵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已,要将这些普通老百姓训练成为能够在战场之上发挥出巨大贡献的士兵依然还是有着一条很长的路要走的。

相比于项羽和龙且的带兵风格,恒楚在对于士兵的要求上就要严格许多了,当然严格也是会有所区分的,或者说项羽与恒楚其实在练兵上都有自己比较严格的方面,只是各自严格的方面不太一样而已。

恒楚出征之前项梁是让他找机会一口气将整个东海郡都给拿下来的,不过在接收了东阳县之后,恒楚觉得此时并不是最好的进攻时机,所以就专门修书一封将东海县的情况以及他个人的一些看法告诉了项梁。

在信中他重点提到几点,首先一点就是东阳县的局势并不是特别的明朗,尽管他此次前来顺利的接收了东阳县,但是他手中实际可用的兵力并不是太多,新召集起来的新兵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足够的即战力,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够成为有效的战斗力。

同时恒楚也将选拔出来的新兵以及后勤部队之中的很大一部分送去了鄣郡,乃至于是九江郡,因为他自己这儿暂时没有足够多的粮草和后勤储备去供应如此庞大数量的士兵和后勤人员。

恒楚的这个做法其实是比较明智的,所做出的选择也是合乎情理的,只不过当项梁看到他的这封来信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点不那么高兴的,其实项梁倒真不是生恒楚的气,而是有点懊恼随着他们项氏集团的地盘越来越大,所要考虑和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项梁也开始逐渐觉得对有些事情感到力不从心起来了。

项梁手下的几员大将此时都已经出征,留在项梁身边的人越发的显得有点难以担当大任,以前项羽在的时候,会经常与项梁就天下时局与他进行商讨,然而此时项羽也不在身边了,当然看到项羽能够在外独当一面他当然是非常高兴的,唯一让他觉得难受的事情就是身边似乎也缺少一个足够厉害的谋臣。

他之前也在鄣郡、会稽郡附近专门搜寻过一些谋士,不过这些谋士之中大部分人都是沽名钓誉之辈,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将自己介绍到项梁身边来,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以至于项梁现在已经不是很相信这些所谓的谋士了。

这天下之大,有真才实学的人肯定还是有很多的,只是项梁却不知道究竟应该去什么地方寻找这些人,项梁的祖辈向来都是武将出身,对于政治以及治理地方政务这些事情并不是特别擅长,如今项梁作为项氏集团的最高领导者,他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尽管项梁的人缘很好,精通人情世故,能够得到不少地方的豪绅贵族的支持,同时他靠着项燕后人的身份也可以得到来自于楚国后裔们的大力支持,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让他将越来越庞大的疆域给治理好。

项梁其实还算是一个比较明智的人,对于他此时所处的位置以及需要他去做的很多事情也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的,知道现在尽管他们项氏集团的势力发展十分的迅速,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急需要他去做出决策。

章邯出函谷关一路东进,连克数城的事情项梁也早已经听闻,每每想到章邯势如破竹的秦军部队,他就皱起了眉头,一方面他渴望着去与秦军交手,好有机会能够为自己的父亲项燕,以及为灭亡的楚国,死去的楚国先烈报仇雪恨。

另外一方面他也有些担心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与秦军进行对抗,特别是考虑到此时天底下宣布起义反秦的势力尽管那么的多,但是各自之间却依然在不断的征伐着,抢夺着地盘,根本形成不了一个整体去对抗秦军,这正是他最为担心的事情。

秦灭六国的战争过去并没有多少年,项梁也曾经亲身经历过那样的一个过程,他是知道秦军的战斗力是有多么强大的,他也知道如果六国残余下来的这些旧势力不能够团结在一起的话,那么是否依然会被秦军给各个击破也真不好说。

秦始皇在灭掉六国之后,曾经诏令天下,说灭六国之人非是秦,而是六国自己,并且细数了六国各自的罪状,当然秦始皇这么做这么说是充分的说明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清晰的展现出了秦始皇的强盗逻辑。

但是在秦始皇的这个诏令之中所说的有些话还是蛮有道理的,甚至项梁自己内心深处都不得不去承认一点,那就是秦国之所


状态提示:第74章项梁之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