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西游炼星师>第100章意境杀敌起点10更

既然负屃主动认输,花青茹当然不会赶尽杀绝,便收回彩色丝带,慢步走到赵云的身边。

赵云笑着点点头:“看来,你的闭关苦修果然是挺有效的。”

“还行。”青茹嫣然一笑。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关卡,可是她要找的龙炎草,究竟是藏在哪里呢?

“走吧。”赵云微微一笑,带着大家往第九关走去。

这一关的守护者叫螭吻,又名鸱尾、鸱吻,是龙形的吞脊兽,在龙之九子中排在第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

【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

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而‘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守住这个关卡的螭吻,虽然也是龙头人身,但他的脑袋有点扁平,乍看之下就像是一条大鱼。

赵云运转星光神目,打量螭吻一阵,微笑着望向众人,淡声道:“这最后一关,让我来吧。”

众人当然没意见,而青茹只想快点找到龙炎草。至于牛大力,当然是要找到跟自己父母有关的消息。

螭吻瞧见赵云向自己走过来,眼中寒光一闪,突然一张嘴,源源不断地往外喷水,将赵云包裹起来。

奇怪的是,那些水竟然形成一个池子,并不向外奔涌,就像是一个正方体。

赵云被那些水裹住之后,立即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吸力,仿佛要在极短时间内将他的精气神吸干一般。

幸好他早有准备,一边用星光护体,一边将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营造出一个意境,去冲击这个水池。

这首古诗叫【经破薛举战地】,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公元617年夏天,李渊与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从太原起兵,迅速控制了渭水流域。

不久,他们与敌对割据势力薛举,大战于长安西路要塞扶风。扶风一役为他们日后扫平各方割据势力,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首诗就是在统一中原之后,诗人重经殊死决战之地,抚今追昔发出的感慨。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前十句,是描写诗人当年的英姿豪气,以及与薛军激战的情形。

前四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少年时期,英气逼人,提戈持节,英勇杀敌,心胸高如空中的朗朗晴日,志节如同秋霜一样纯洁。

后六句,诗人以一系列新颖的意象来作比喻:

唐军在征战之时,其锋芒所向,有如惊电骤起,其势如长河奔涌,一泻而出。

薛军的营垒如同天外星陨,顷刻粉碎沉落,而兵阵亦如风卷横云,顿时四分五裂。

只是一次大战,便使得敌军的气焰大为收敛;再次战斗,就将凶暴的敌人(鲸鲵,古人认为是凶猛的大鱼,雄者为鲸,雌者为鲵)彻底消灭。

在这六句中,诗人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一气直下,势如破竹,力如千钧。

赵云最喜欢的就是前十句,用来营造意境,也会很有气势。

第二大段,写重过战地的所见所感。

当年双方激战的痕迹,似乎被沉沙掩埋,看不出什么迹象了,只有军灶还依稀地残留着一点痕迹。

这里的‘减灶’,实指军灶,同时也补足了上一段对战争的描写:不仅有战场上力的明争,而且有帷幄中智的暗斗。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

那中原上的水波,在晚霞的照射下,多么明净;远处的峰峦有如莲花,在薄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斗转星移,世界转眼之间千变万化,人间万物,今非昔比。

想想多年来的沙场浴血奋战,看着眼前的太平天下,不禁深感欣慰。

这首诗全篇采用今昔对比,既有英姿勃发的少年豪杰的形象,又有气概浩瀚的英年帝王的形象。

既有激烈的沙场征战描写,又有和平时期的图景。

既有世事沧桑,万物无常的感慨,更有气吞长河刚健奔放的帝王气概!

赵云的意念,早已在星图中模拟过无数遍,竟将这一首的意境,与地煞星辰变已领悟出来的十三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斗转星移、星光熠熠、地动星摇、月落星沉、长河星落、群星璀璨、大步流星、星舞九天、北冥吸星、天马流星、星罗棋布、星龙八音、星海遨游……

以后,当赵云施展地煞星辰变的时候,就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诗词意境,轻轻松松地营造出来。

而处于意境中的敌人,根本无法看见赵云的踪影,被困在意境中却不知,只能任由赵云宰割。

当赵云用地煞星辰变反击的时候,那个螭吻惊骇的发觉,自己竟然是在沙场中,而且只是一个小小的兵卒。

敌方的军队冲锋过来,瞬间将他撞倒在地,无数人和马从他的身上踩过去,他竟然无法死去,也无法昏迷,只能不停地承受着那种撕心裂肺般的痛楚。

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可以安详的死去,是多么快


状态提示:第100章意境杀敌起点10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