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棉花是东汉初年传入,此前也只是作用于豪门大族的欣赏花卉,刘政的府中便有种植。
但此时棉花品种不能用于纺织,还得经过培育后,才能用于纺织,刘政也只是下令下人们加大种植量。
经过几年大量种植后,就能用棉絮制作棉被棉衣,在北方寒冷季节可是必不可少的物品,等以后产量众多,改进品种后再用于纺织。
刘政去年便开始推广麦收后再种植一季大豆,大豆即能固氮肥田,又且十分丰产,不用象种植高梁等作物需要大肥水,实在是当时难得的作物。
只是汉时的人们,食用大豆的方法就是煮熟食用,和麦饭一样引起腹涨、胀气等疾病,人们都不喜欢大面积种植大豆。
由于今年的大豆大丰收,幽州百姓又不愿意食用大豆的缘故,刘政下令收取秋后赋税时,大量收购大豆入库。
果然幽州各郡县都收购到大量大豆,都存放在各郡县的粮库内,此时刘政已经从土垠城迁移到蓟县城内州牧府衙。
当关靖愁眉苦脸来禀报大豆之事时,刘政却高兴的哈哈大笑,令人召来负责烧制陶窑的负责人刘江,问他烧制的陶器情况。
刘江原是刘政的家丁,以前不仅负责陶窑,还负责瓷窑,华仁来到之后接手了瓷窑,他便主掌陶窑的一切事务。
刘政为了提高家将和家丁们的士气,特意破除汉制规矩,释放了一些有才能之人为平民,并适当赐予他们官职。
这些几代都为刘政家族的‘家生子’奴隶们,成为平民后又成了官吏,对刘政更是忠心耿耿。
刘江恭敬的施礼回应:“主公,现在已经按照您的吩咐,烧制出大量的陶锅,只是世人用惯了陶罐,陶锅根本卖不出去,一直贮存在窑厂内。”
“陶窑经过主公指点,改用风箱送风后,又用特制木炭烧制,温度提升得很快,烧出来的陶锅非常结实耐用。”
“其他人根本无法仿制,即使仿制出来,也是本大利薄,根本无法与我们竞争,能够做到主公口中的垄断之道。”
刘政高兴的拍案赞赏:“好,刘江你做得很不错,传令嘉奖众位工匠。擢升刘江升任两级,赏金(铜钱)十贯,照常烧制陶锅,将来我有大用处。”
刘江高兴地恭敬告退,脸色激动的通红,自己又高升两级,已经成为大汉有品级的正式吏员,这在以前是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刘政和关靖来到幽州工匠所,这里戒备森严,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刘政之前的老奴仆,对刘政一向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当刘政指点着老奴仆把大豆制成豆腐、豆芽、豆卷、豆干等豆制品。
汉时虽然已经有人会制作豆腐,但由于技术性要求严格,不是硬的苦涩,就是软溜溜压不成块。
哪里有刘政这个在后世只能算平庸之人做得好吃?他又把大豆压榨出油,形成大豆成系列的产品。
当刘政指挥着人用豆油炒了一陶锅菜后,那真正是美味盈屋、令人垂涎三尺,之后他又慷慨地赐予众奴仆食用。
一直以陶罐蒸煮食物的奴仆们哪里吃到过这等美味,都跪伏在地向家主刘政致谢,让自己有生之年吃到此种美味。
当幽州各世家豪族们在刘政府中吃过一顿难忘的豆制品大宴后,炒菜被人们传的沸沸扬扬,大有人间第一美味之称。
他们立刻派人去购买陶锅炒制菜肴,刘江等人依恃物以稀为贵,故意抬高价格出售,仍然是大量出售,又为刘政增添一大笔财富。
当关靖计算出仓中十分之一的大豆制作出豆制品,已经卖到幽州税赋两倍之时。
他的眼睛瞪得溜圆,诧异的望着刘政,目光中充满崇拜和仰望之情,就象后世的纷丝见到自己心仪的明星一样。
一个大老爷们对自己做出这般表情,令刘政感到十分不适和微微恶心,找个借口把关靖支了出去。
由于汉代缺少肉食,而养殖的猪羊等生畜一时半会难以供应幽州军士兵,刘政下令每天在军中添加豆制品作为肉食的替代品。
并提高价格卖给幽州各世家豪族们,而由于豆制品物美味道更美,受到世家豪族的子弟们的追捧。
几乎与肉类的价格持平,有时甚至因为缺货,豆制品的价格还高于肉类的价格,成为难得的高等食物。
由于陶锅不经摔打,极易破碎,不方便随军携带,刘政又下令用青铜或铁制作行军锅,代替原来作为行军打仗的铜釜,又改用竹制蒸笼代替制作窝头。
由于铁锅和竹制蒸笼搭配在一起,不仅轻便又利于携带,幽州军中便逐渐淘汰原来的釜甑鬲等物品。
从而使用铁锅或青铜锅外加竹制蒸笼模式大行于世,后来又渐渐普及到民间。
冬季来临后,鸡鸭和一些飞禽的羽毛被送进各处收购点,早已学会如何处理羽毛的壮妇们,把孩子交给父母们照看,来到各收购点干零工。
由于条件的限制,郡县府衙只为各收购点提供两口大铁锅,而且是用铁汁铸造的,十分沉重且浪费柴禾。
好在汉时不缺少干柴,成年男子冬天除了‘猫冬’外,便是上山中劈砍柴禾,不用花费多少成本,便买到足够多的干柴。
也不用什么消毒步骤,加入府衙提供的药粉后,将羽毛清洗干净后,便等待太阳将它们晒干,夜晚还要移进房间,用干柴火堆慢慢烘烤。
倒有年老的男子自愿去烘烤房值班,除赚取几文铜钱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