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风云再起>103章经略汉中2

103章 经略汉中(二)

“什么?汉中郡竟然有四十万人口?”刘禅兴奋莫名。

乱世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和土地。土地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人口是兵力、赋税、徭役的重要来源。谁的人越多,兵力就越多,粮草就越多,实力越强大。所以黄巾之乱后,诸侯之间的混战就是争夺土地和人口。

“对呀。十数年前,张鲁统治汉中时,汉中郡已有人口二十多万。十多年来,凉州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争相流入平静的汉中,数量多达十数万。两下相加,早超过四十余万。”杨松道。

“东川汉中辖南郑、沔阳、褒中、成固、安阳、锡县、南乡七县,其地多平原、河川、丘陵、平坝,山环水绕,土壤肥沃,风调雨顺,气候温润,对农业垦殖极为有利,自古以来就与关中、西川并称“天府之国”。可以养甲十万,养民百万之众。”林离道。

“近年来,马超、韩遂持续和曹军作战,所产生的流民时有流入汉中。如今,曹操不甘心马韩占据凉州,派夏侯渊率军驱赶,可以预见流民会越来越多。必须在汉中采取田亩良法,方能成为富国强兵的基地。”习桢道。

刘禅淡淡道:“目前最佳良法,两个字:屯田。”

众人神情凝重,各自陷入沉思。

良久,庞统一拍大腿,兴奋道:“对,就是在汉中实行屯田之法。”

“屯田之法,自古有之。大汉立国之后,朝廷为取得军队给养粮草,组织士兵和无地农田垦种荒地。屯田制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屯田始于汉武帝时,赵充国建议在西域边防屯田,戍卫与垦耕兼顾,为军屯,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既可解决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又可解决戍卫防守备军力,可谓一举两得。”

“当今天下,实行屯田之法受益最多者莫过于曹操,他为了确保有大量粮草用于长期征战,建安元年,曹操采取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田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后来,军屯之法推广到各州郡,设置典农官,招募流民垦植耕种,为民屯。屯田之民免服兵役和徭役。屯田制确立后,成为钱粮收入的重要来源,也同时解决军民生计。”

“曹操在各地设置屯田官,全权负责屯田事宜。把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官府所有,广募流民,按军队的编制成组,由官府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开垦耕种获得由官府和屯民分成。屯田分民屯和军屯,民屯按是否用官牛,收成老百姓和官府按比例分成,大抵用官牛的,民四官五;不用官牛的,则以五五开。军屯之粮则全部归朝廷所有,多用于军事。故而,曹操因为有充足的粮草而在诸侯混战中占尽先机。”庞统侃侃而谈。

熟读历史的刘禅深知,灵桓之后,黄巾起义,董卓做乱,诸侯并起,天下烽火四起,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粮食短缺,民不聊生,天下到处充斥着无家可归的流民。

面对这种情况,曹操率先在中原大地竖起“屯田安民”旗帜,广泛招募收拢流民,将无主和荒芜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借给流民垦殖耕作。虽然辛勤劳作所得,大部分归曹操,流民勉强果腹,但是能得到曹操大军的庇护,不仅人身安全有了保障,生活也得到安定,从而结束了漂泊不定、随时死亡的悲惨日子。

流民与曹操都双双受益,曹操在许都仅仅屯田一年,当年就得谷一百万斛,打下称霸的坚实物质基础。曹操也因此得以脱颖而出,迅速称雄北方。

有了曹操这个借鉴,刘禅是偏于推行屯田制度的。但是,曹操对屯民的压榨是无比残酷的,刘禅作为后世穿越者,自然不会沿袭复制曹操毫无人性的做法。

后世西域建设兵团的做法,是刘禅非常欣赏的。

本来对汉中的具体事务,刘禅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他想把汉中诸事都交给赵云、赖恭、习桢、阎圃等人,自己做甩手掌柜。

汉中郡的文官班子初具规模,有习桢、阎圃、杨松、杨柏、林离、罗蒙等等,武的更是将星熠熠,有赵云、吴懿、赖恭、魏延、关平、张卫、杨帛、宗预、辅匡、张翼、张嶷等,皆一时人杰,新老结合搭成新班子,可谓是人才济济。其中赖恭曾经做过任交州剌史,更是经验丰富,文武双全,为人忠勇刚直,才华杰出。有他们这些大才在,治理好小小的汉中还是不成问题的。

刘禅看了看在座的文臣武将,希望有人指出曹操屯田的得失,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张鲁治汉中,实行以教行政,闭关垦殖发展,广纳人口,由是汉川之民,十万户口四十余万,土沃财富,养甲十万。我方大军若要北伐,首要确保粮草供应,此乃生死攸关之事。西川沃野千里,粮粟丰盛,可惜路途遥远,关隘重重,道路险阻,粮草转运十分困难。如果在汉中屯田练兵积谷数年,不仅能就地解决给养粮草,减少巨额运转之耗费,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前线战力。此乃一举两得之举。因此,在下十分赞同屯田之举。”赖恭慷慨陈词道。

赖恭话锋一转,继续道:“然而,曹操对完全没有把屯民当人看,而是作为牲畜来加以压榨盘剥,将土地和耕牛、种子等物件租于百姓,并且收取高昂赋税之制。屯田的军民不过是曹操官府的佃户罢了。长此以往,仅仅能活命的屯民对曹操毫无忠诚可言。一有机会,便会随时倒戈。”

状态提示:103章经略汉中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