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从恢复高考开始>第26章噎窒

常不为掏出车票递过去,列车员拿那个专用的钳子在纸板车票上打了一个小眼,把票还给常不为。

常不为再也睡不着了,天也快亮了,常不为就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发呆。

一阵列车广播的声音,打断了常不为的发呆,常不为收回目光,听到列车广播员用那千篇一律的嗓音和声调向旅客报告着列车前方到站的消息。

说实在话,别看常不为上辈子活了快七十岁了,也始终没弄明白,为什么所有的火车站的广播员,无论在全国各地的哪个火车站的广播,听着都是一个嗓音,一个声调。

就连列车上的广播员也都是一个嗓音一个声调,常不为小时候都怀疑过是不是铁道部集中培训了所有的广播员?

后来长大了,老了,到了信息时代了,常不为就认为铁道部可能是早就有一套这样的设备。

能把各种方言都变成一个语调,一个语速的设备大概叫“译意风”吧?

现在,火车上的列车广播员就用那种不紧不慢的语速说着标准的普通话:

“各位旅客,您所乘坐的xxxx次普通旅客列车,列车前方停车站是大欢车站,有在大欢车站下车的旅客请您提前做好下车准备。”

“列车在大欢车站停车五分钟,列车现在是正点运行,列车正点到达大欢车站的时间是:七点十三分,停车五分……”

常不为也没啥准备的,空行人一个。

这个年代的人不像后世,出门都得带个包啊箱子了啥的。

现在的人就是有东西就拿东西,这个东西还是用啥装着都行,别管用什么布袋子,包袱皮,绳子...反正以东西不掉为原则,不讲究样子,只讲实用。

唉,还是这时候的人务实啊!不像后世,人都有点浮,讲究面子,脸儿上好看才行。

常不为跟着下车的人流走出火车站。

这年代的大欢车站,还很简陋。

大欢油田也是刚刚开发才十多年,城市还是在初创阶段,还都很不完善。

但是,一个大油田的框架那还是让人很震撼的。

这个区到那个区,就不像一般的城市,公交车十几二十站就到头了。

在大欢油田这儿?哼哼,那公交车就跟那长途客车似的,一跑就是两个多小时,这还是一去,再回来还是两个多小时,你说大不大?

程爷爷的这个老部下姓秦,叫秦生国,是大欢油田管理局主管油田产品销售的一个副局长。

常不为在大欢火车站站前的国营饭店吃了两个馒头一碗甩袖汤。

馒头是二两粮票五分钱一个,俩馒头一角钱,一碗甩袖汤一角钱,一共两角钱吃完早餐。

这个年代,私营小吃还没出现,只有几家国营饭店或者街道集体经营的饭店,也有少数个别单位利用方便条件让职工家属开的但也是集体经营的饭店。

这年代的粮食都是供应制,私人开饭店?那你上哪儿弄粮食呢?没有大米白面,你又拿什么开饭店呢?

所有的饭店所经营的饭菜品种也不多,就是一些馒头、花卷、烙饼、米饭、面条啥的主食,菜也都是当地的地产蔬菜。

出差在外,在饭店吃饭那是必须得有粮票的,在省内只要本省的“地方粮票”就行,如果出省了那就得用“全国粮票”了。

没有粮票,就等于家里没有粮食,就得饿肚子。

粮票得在自己领粮的那个粮店里去要,要一斤粮票不光是扣除所供应的粮食数量,而且还得按比例扣除供应的细粮的数量。

就这样,粮票还不随便要,得单位开介绍信,证明你要出差,粮店才按你出差的天数发给你粮票,一天一斤。

吃早餐的时候常不为就和国营饭店的服务员打听好了大欢油田管理局的所在地,应该坐哪路公交车,到哪站下车,管理局几点上班等等信息。

常不为找到公交车站,等了一会儿,晃晃悠悠开来了一辆常不为要坐的那趟公交车。

由于是一大早,等公交车的人不是很多,常无为上了公交车,跟售票员又确认了一下是去油田管理局的那趟车,买了票找了个座坐下了。

坐在常不为前面的一个半大孩子手里拿着馒头,上车之后这孩子就忍不住吃起了来。

由于公交车颠簸摇晃,这孩子一口馒头咬的大了,咽到嗓子眼里就咽不下去了,吐也吐不出来了。

馒头噎在孩子的嗓子里,孩子就喘不上来气了,领着孩子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马上就慌了神,伸手去扣孩子的嗓子,又够不着。

这个妈妈急得没办法,就大声喊:“师傅!停车!停车!”

司机听到喊叫,一脚刹车停住了公交车,那个妈妈带着哭音喊道:“救救我孩子!救救我孩子呀!”

常不为赶嗖一下子就来到了孩子身边,一看孩子已经噎的直翻白眼了,脸也憋得通红渐渐的发紫了,刻不容缓。

常不为一把拽过孩子,自己坐在车座位上,让孩子后背对着自己的膝盖。

然后左手握拳,右手握住握拳的左手的手腕,把左手的拳头压在孩子的肚脐上面一点。

然后两只胳膊一齐用力勒压孩子的腹部,一下二下三下……

没用十几下,孩子咽下去的馒头从嘴里喷了出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常不为扶住孩子,把孩子交给孩子的妈妈:“没事了,没事了。”

孩子妈妈拉过孩子,上下左右的仔细看了半天,一看真的没事了,这才转过头来感


状态提示:第26章噎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