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风波定大唐>第46章李泌献奇计张巡守孤城上
禋、杨绾、崔器等都纷纷越过叛军的封锁线赶至行在……这其中就有衣衫褴褛的杜甫。

他当年请了长假,心灰意冷地从长安回到奉先与妻儿团聚,岂料还没进门,就听到家中传出妻子杨氏哀痛的哭声,原来小儿子宝儿刚刚饿死,小女儿凤儿也已饿得奄奄一息,这对他不啻于一声晴天霹雳……,他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痛苦的几欲昏厥——他更没想到,当初的那场噩梦居然成真。

后来,他和夫人在邻人们的帮助下埋葬了孩子的尸体,便在奉先住了下来,他没了俸禄,一家人的生活便无着落,全靠一些旧日朋友的资助和他夫妇二人的劳动,艰难度日。

得知天子幸蜀,杜甫觉得在此国事艰危之时亦应奔赴国难,便将家小略作安顿,踏上了入蜀追随圣驾的道路,杨氏夫人知他的秉性,只得哭着为他打点行装,从他出门,自己却一个人拉扯着未成年的儿女们艰难度日。这些伟大的女性扮演着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其付出的牺牲和操劳绝不逊色于任何男性,而她们的名字和事迹却多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默默地牺牲和付出中终了一生。

杜甫在半路上听说太子已经在灵武登基称帝,心中大喜,便又折而向北,一路风餐露宿地奔赴行在。

岂料他地理不熟,在长安附近被外出扫荡的叛军擒获,被押在当地的菩提寺中。

杜甫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正在无比懊糟间,却发现与自己关在一起的竟还有诗坛领袖王维。两人在长安时候本是相识的,但只因地位相差悬殊,故此走得不近,此时的两人却成了一对难兄难弟。他们诗才均好,心思也是一致,后来得了个机会,在王维的掩护下,杜甫仓惶地逃出了虎口……那些叛军见走掉的只是个小官,便也懒得去追。

此时,安禄山正大肆收买、胁迫旧时的官吏们效忠于他,叛军自然不能放过王维这条大鱼,便把他押解回了长安,胁迫他做了个伪官,不提。

杜甫饥一顿,饱一顿地逃到了扶风,身上的麻衣早已破烂不堪,袖子都已破得露出了双肘,脚上的芒鞋也都磨掉了底,用两条麻绳草草的捆在脚上……那副狼狈相直如个叫花子一般。天子李亨感念他的忠诚,便封他为左拾遗,他这才算暂时安顿了下来……

最可恨的是那个宦官边令诚,他先是投降了叛军,还主动引着孙孝哲在长安府库中大肆抢掠,后来东西抢地差不多了,他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被孙孝哲寻了个由头,抽了二十鞭子后撵出了长安……,走投无路之际,他只好也厚着脸皮赶来行在投靠,建宁王李倓见了这个无卵小人,心中无比厌恶,命人将他暂时羁押,听候发落。

……

且说天子李亨采纳了李泌的建议,以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命建宁王李倓掌管禁军,拜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元帅,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副元帅,主持平叛大业。李泌不愿为官,故尊为军师,其余文臣武将也都一一委任了军职、官职。

最后,天子命人将边令诚从囚牢中牵出,一刀斩了,以儆效尤。

他还颁布诏旨,将行在所在的扶风郡改名为“凤翔郡”,寓意大唐定会犹如在烈火中涅槃重生的凤凰一般再次振翅高飞!

这一日,君臣几人在大帐内商议平叛方略。

李亨说道:“朕久在宫闱禁地,出长安以来更是少见军报,故此,平叛兵事需请诸位爱卿为朕一一廓清。朕以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今后但凡商议军情,只按军礼,其余繁文缛节可免。”

郭子仪与诸人一起谢了恩,向李光弼问道:“光弼,你从河东前线来,可先向圣人廓清各路军情。”

李光弼也不推辞,便指点着舆图一一道来:“目前,敌我态势进入相持阶段。西线态势喜忧参半!叛军进入长安后肆意抢掠,戕害士族,又沉溺酒色,骄奢淫逸,足可见是一群胸无大志的盗匪而已!如今叛军兵力西不出武功,北不过云阳、南不下武关,故此,来自江、淮地区的钱粮可以通畅运至行在大营。但我军前后屡次抽调安西、陇右、河西三镇主力精锐,在应对吐蕃方面的压力就会陡然吃紧,这一点请陛下要有思想准备,甚至要先做最坏的打算!”

李亨听了,没有说话,但却沉重地连连点头。

李光弼脸上却仍如秋水般平静,继续道:“北线叛军前番损兵折将,龟缩于大同城内坚守不出,不足为虑。但是,我军应特别注意争取回纥,虽然之前回纥与我们已有盟约,但据悉叛军也派出了特使前去争取怀仁可汗,故此,需要特别小心,回纥这把利刃,必须操在我军手中,否则为敌所用,必成大患!”

郭子仪点头道:“的确!细作已经发回密报,叛贼安禄山的使节已经在回纥暗中活动。我已经多次与怀仁通信,目前看虽无大碍,但应有良策深入巩固同盟。”

李亨点头道:“如有必要,朕可亲与怀仁可汗会盟,朕亦有公主已成年,亦可与回纥和亲!”

广平王李俶谏道:“儿臣以为,父皇为天可汗,不必躬身亲临会盟!儿臣愿为会盟大使主持与回纥的会盟,商议和亲。如此,一则不损我大唐天朝威严,再则也可留缓急进退的余地。”

李亨欣然点头,说道:“如此也好!”

众人见圣人英明通达,皇长子李俶又仁孝忠勇,心中备感鼓舞。

李光弼继续


状态提示:第46章李泌献奇计张巡守孤城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