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汉国往事第二部>第38章第五节大雨
兵,能控辖三千万齐民,匈奴的边患是无以为惧的。我三月份同骠骑将军大出过河西,亲眼见过河西二王中浑邪王的小王子,并和他私交甚笃。我知道他们的王朝不是一块铁板,左右贤王下辖的部落各怀鬼胎。秋时浑邪王也和休屠王向汉投降了,河西的引弓之民尽为汉的齐民。匈奴的右臂就已经断了。”

“夫人也是直接参与戎事的人?”亭尉的眼光里流出了一丝艳羡,“那夫人的意思是,朝廷的边患这两年不足为惧?”

“前朝,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它是亡于何人之手?”乐正绫在一片雨雾当中,对亭尉比着手势,“内政不修,法度混乱,横征暴敛,奢侈无度。六国的根基本来稳固,下民过得又苦,天子出巡的时候,就在这关内都差点为盗贼所害,这种王朝不亡何俟呢?国朝的兵甲,马上的器具,骠骑将军的新战法,都对匈奴处于绝对优势。李将军杀霸陵尉,倘若被降责下吏,边地只是少了一个常打败仗的名将,匈奴就算再叩关,也不会特别深入。何况未来还有年轻的,更会打仗的新将军来补之。而它对安定国内亭员的心,维护法度是有好处的。”

“夫人这么一说,我的心里畅快多了。”亭尉叹了一声,“不过小尉还是觉得怪,照夫人这么说,我们这些亭吏才是抗击匈奴、维护朝廷的中坚力量,而不是那些忠臣良将?”

“忠臣良将能够做什么?我们出征河西,归军的时候没有顺服将军的胡人部落,没有陇右的郡县组织贩夫走卒为大军运粮,没有关内的良家子入伍服役,没有农民辛苦种植这些粮草,没有你们维护这后方的治安,光靠忠臣良将,能够打得起什么仗呢?在内地的成千上万的人才是击败匈奴的第一大功臣,可是不见旌表,不见奖减。”

亭尉的眼泪几乎快流出来了。他的口中不住地哈着白气,连连点头说是这样的。

“我们两个海国人,本来在汉地当这个公乘夫人,也就是因为对朝廷有顾问之用。在这种事情上,虽然不能很明显地帮到你们。不过我们会给朝廷献一些计,争取让你们少受一些苦,让农夫、市人也少受一些苦。”

“夫人这么为我们这些亭员着想,还不惮烦地听小尉在这儿发了半天牢骚。若两位夫人的志愿真的能做到,那今后夫人到我们亭上,还有周边的几个亭,纵然是夜间,我们几亭也会为两位夫人安全放行的。”

“那不好,乐正夫人刚说了,这种行为是乱法度的。既然律令规定了‘将军尚不得夜行’,那我们两自然也在这律令规定之下。应该给律令放行,不应该给我们放行。”天依向他摆摆手。

“遂两位夫人的意。”

天依看着窗外逐渐被弥散的大雾遮盖住的原野和河水,感到今年的冬天不一般。她转过头去,问这位经验丰富的亭尉:

“你觉得这场秋雨能够预示着今冬的什么状况?”

亭尉摸着自己鼻下的小胡子,看了看亭外的天气,向二人说:

“今年冬天恐怕比去年冬天还冷一些。去年就已经有些冷了,今年这冷雨又提前。”

“看来冬天会有更多人熬不过去。”

“是啊。年年冬天亭里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收集路边冻死的人,找不到主的就在周近埋了。”

“这个政策很好,死尸要是腐烂了,各种人眼看不到的病菌、病虫都会找上它,再搭上老鼠跳蚤之类的活物,会引起大瘟疫的。看起来你们每年做得好,关中基本上没有瘟疫。”

“啊?埋尸体还能这样?”这是这个亭尉第一次听到埋死尸对防疫的作用。

“当然,得是深埋。挖一个很深的坑,而且坑要远离人众聚居的地方,远离水源,才能防疫。浅坑,或者接近居民、水源,起不到防疫的效果,甚至还能传疫。”

“你们海国是这么说的么?”

“也是这么做的。海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鼠疫了。”

“那夫人这条意见我们冬天会照做。夫人打算向上面献这条计么?”

“打算。冬天和春天是瘟疫高发的季节,我们不在海国,而在汉地,总是也要为我们自己的安全计较。”

“也对。”亭尉笑道,“还好我们挖的坑确实是比较深的,周边也就是树林,没有别的。”

“那就好。”

亭尉的话被不幸言中。从午后一直到近昏,雨水几乎就没有停过。气温也在时刻降低着。恐怕这一场雨真的要持续几天,为深秋彻底转场为冬天做过渡了。但是出游的三人不能不在夜幕降临之前回到府中,不然她们计划外的未归会让整个赵府惊动起来。

“我们还是得走了。”乐正绫对那名亭尉说,“我们得在晚饭之前回到城里去。”

“不在这边留宿么?不过亭中的条件确实不好。”

“我们原来的规划是下午回府。倘若不回去,会让府中担心的。”

“好吧。”

“你们这儿有三套蓑衣么?”乐正绫问他,“这士卒和御者需要防雨的器具。我们只带了三把伞出来。我们回去以后,等雨水小一些了,可以差人送回来。”

“没问题,也无必要送还。我们亭本来就要为来往的贵人提供雨具的,今日是逢上了两位夫人,自然也要供上。”

“那就多谢亭尉了。”乐正绫向他施礼,“未来若再到灞上游玩,会再来拜访的。”

“嗯。一路安全。”

天依将三把伞分别发到三名府兵手上。剩下的人


状态提示:第38章第五节大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