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战国系年传奇>章47春秋往事赵鞅传无恤

公元前491年7月,齐景公命大夫田乞、弦施带领齐国的一支偏师,会和卫卿宁跪带兵,军指朝歌,救援范氏。赵鞅避实就虚,移师攻打邯郸,那年9月,赵鞅兵临邯郸,下令大举攻城。荀寅、赵稷在邯郸固守近两个月,终抵挡不住晋军的攻势。至11月,邯郸守军力竭而溃,赵鞅率军攻入邯郸,邯郸光复。败军之中,荀寅逃亡鲜虞,赵稷逃奔临地。

齐、卫联军听闻北方重镇邯郸被围,便由弦施自领一军前往北方救援,接纳赵稷,并将临地的城墙拆毁。

就在赵鞅为光复失地而奔波不止时,齐景公又派遣国夏国惠子向晋国腹地发起了进攻,由于赵鞅的军队主要在应对二卿内乱,对于国惠子的进攻无可奈何。短短一个月时间连续攻陷晋国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等城池,并一直打到鲜虞,护送荀寅至柏人(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西部)。

面对齐国近乎疯狂的在晋国大地上肆无忌惮的扫荡,赵鞅固忍。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晋军准备着向范氏、士氏发起最后的攻势。

公元前490年开春,赵鞅率领晋军将柏人团团包围,攻势非常迅猛,荀寅、士吉射在柏人城中无法立足,弃城而逃亡齐国,不久柏人光复。

这年夏天,赵鞅为根除范氏、中行氏余党,率领晋军讨伐卫国,包围卫国中牟,并伺机谋立公子蒯聩。这次出兵是自前497年二卿之乱以来,晋军第一次的主动对外战争,此刻晋国已经彻底走出内乱的阴影。

第二年,赵鞅再次出兵攻打鲜虞,旨在肃清中行氏余孽,巩固国家后方。

至此,长达近8年之久的晋国内战,在赵鞅的领导下被平定了。

就在晋国的内乱逐渐平息之时,齐国后院起火,齐景公猝死,那齐国因景公猝死出现了田氏作乱,令齐国自顾不暇。齐景公经营的诸多联盟出现松动,面对赵鞅的强势压迫,宋国率先倒回向晋国,并甘为晋国马前卒,赵鞅的努力初见成效。

这时候,南方的吴国崛起势头极猛,不断北上,向齐国发起攻势,令齐国内外交困。前485年,赵鞅果断的亲自率领晋军主力攻打齐国,并顺利攻占了犁(在今山东省临邑县西)、辕(在今山东省禹城县一带),并拆毁了高唐(田氏起家的封地)的城墙,赵鞅为了惩处干涉晋国事务过多,并收留晋国二卿的齐国人,一直乘胜攻入齐国腹地,相当于当年郤克伐齐的渗透度,才班师回国。

至此,六卿化四卿完全稳固,且以赵鞅一人之力挽救晋国于霸主地位。此后又历经黄池之会,就是与吴国在黄池会盟,也就是这一次会盟,那吴国被越国勾践背后突袭,丢了太子性命,此后渐渐被越国灭国。

及至公元前476年年末,操劳一生的赵鞅与世长辞,其庶子赵无恤继之为赵氏大宗之主,时年30岁。

荀瑶,智氏家主,也有人称其为智瑶,时年31岁,接任中军将。韩庚中军佐。魏侈上军将。赵无恤为下军将。为了体现四大世家轮番执政的公平性,且智瑶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由其任中军将,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赵氏虽然在赵鞅的带领下着实风光了若干年,可是这些年来东征西讨,消耗极大,封地与人口并未有多少。那韩氏、魏氏出道较晚,领地所据甚少,且一直未有大才人物出现。而此时的智氏,一直韬光养晦,不参与争斗,只参与分享战胜果实,且又吞了大量中行氏、士氏土地,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智氏此时当为晋国第一家族。

这便是现在的晋国主政四卿,令出四卿,国君无权之始末。

那计然这番讲述,当真是讲的口干舌燥,茶水喝了若干壶,方才将晋国历史前前后后讲了一通,咕噜噜灌下一碗茶,抹了抹嘴道:“这些历史,也仅仅根据一些当事人及史官所言,还有些道听途说,几分真假无从判断,毕竟一些事情发生,只有当事人知晓,外人也仅仅依靠推断和最终事情做出判断。”

那墨翟听得当真是入了迷,听到计然如此说,也开口道:“不管如何,此番所闻却是最为清晰的晋国史了,我本是目夷之后,于早年先轸之事有所知晓,几乎可与你所述吻合。”放下茶碗,“这晋国称霸历史,几乎可以说是赵氏家族撑起,当真了不起啊。总的说起,自荀林父加入晋文公阵营,这晋国之事几乎可以浓缩成赵氏、荀氏之争。若是这些士卿能做到兼爱,真不可想象晋国会达到何种高度。只是这番相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你这总结很是到位。那智瑶执政后,又起风波。”计然手捻胡须再次讲起。

那赵无恤担任下军将,在守孝期间,脑海中时刻想起父亲说的北戎代国,如今赵氏仍不够强大,如能将代国纳入赵氏,那便解决了后顾之忧。心中有了想法便登上夏屋山察看代国风情,远远望去,代国一片繁荣景象,更加心动。回去之后,便派人前去代国求亲,欲将结界嫁给代国君主。那代国君主自是欢喜,双方互通,并不断送好马给赵氏。

公元前471年,赵无恤邀请代国君主,相聚于夏屋山,在酒宴上,赵无恤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击杀代王及其从官。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赵无恤的姐姐听闻此恶讯,泣而呼天,拔下发笄自刺而死,此事令赵无恤无比后悔,回念亲情,


状态提示:章47春秋往事赵鞅传无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