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朝去种地>第14章李如柏是兔爷

朱基被李如柏的眼神看的浑身不自在,有些怀疑到李如柏不会有那个爱好吧......

都说有才华的人大多都有一些特殊爱好,如柏兄更是有神童之说......

朱基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不禁悄悄的往后挪了挪屁股。

李如柏看着朱基有些局促不安的样子,心中又有些不大肯定,可能只是碰巧罢。

李如柏哪里知道他看到朱基局促不安的样子是因为朱基怀疑他是兔儿爷,如果知道了会不会还这么想?

李如柏想了想决定暂时放下这事儿,一脸激昂的继续说道:“当今陛下乃是眼光卓绝之人,必然不会坐视北方不管。”

之后李如柏又看着朱基道:“你还年青,多回去读读史书。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古人诚不欺我~”

朱基见李如柏又望着自己,心中不由一紧。听到李如柏有些教导又有些感叹的话,心中一动:这位如柏兄很喜欢训斥人呢。

脸上却是笑着应下了。

然后又问道:“如柏兄真知卓见,小弟佩服。敢问如柏兄对我大明有何看法?”

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李如柏。

“咳咳~”刚刚被李如柏放下的念头又重新拾了起来,一般人哪儿会问这么多国家层面的问题?李如柏可不相信一般的贵人子弟能问出这种话来,但凡是能问出这种话的家教和见识二者缺一不可。

李如柏看了看朱基期待的眼神,仿佛一个正儿八经的小迷弟:装的还挺像,戏精!李如柏心中给朱基下了定义。

然后端起茶水润了润口,沉吟了一番缓缓的说道:“我朝太祖皇帝得国之所正,千古罕见。”

边说边朝南京拱拱手,以示尊敬。

李如柏首先定了基调,朱基也是点头表示赞同。

然后李如柏接着道:“太祖皇帝出自布衣,却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可以说是千古一帝。”

李如柏对朱元璋却是很佩服,所以不由得就多说了几句。

然后又缓缓的说道:“我朝初期太祖定下的国策是重农抑商,这是所有新朝代初期都会采取的政策,在这项政策的指导下,也是改变了农民吃不饱饭的问题。”

朱基听到李如柏大夸了太祖一番,心中正喜,听到这儿心中却是明白了李如柏后面还有话没说出来。

李如柏又说道:“百姓吃饱了饭,自然不会在造反,所以国家也得以太平。这也是后续海禁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提起海禁,李如柏就有些感叹,想想后世被人用枪炮敲开国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不过李如柏也明白,任何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明初倭寇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

而相对的,明初海防力量却极为空虚,并无力防守漫长的海岸线。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海禁政策才得以实施。其效果也比较显著,且随着明军沿海守备力量的增长,从太祖到永乐,明朝沿海寇患几乎得到解决。

“海禁的实行确实能有效的遏制倭寇,可是倭寇必然会有被剿灭的那一天,到了那时还有必要继续实行海禁吗?”

朱基闻言不由得沉思。

李如柏见朱基沉默不语的样子,缓缓踱步说到:“有宋一朝,军士地位之低可谓前所未见,可宋朝为何能坚持那么久?”

朱基知道李如柏这是在考教自己,闻言不由得坐直了身子,不大肯定道:“莫非是因为宋朝文治出众,和士大夫公天下?”

李如柏闻言也不失望,这确实是这个时代大部分文人的观点。文人掌握了笔杆子,自然只会写自己于天下有多大的好处,缺点么大多都避而不谈。谁也不会给自己脸上摸黑。

李如柏摇了摇头道:“宋朝不过是仗着开海的好处,所以国库充盈,因此才能在没有长城的保护、并且军士地位低下的环境下坚持到了南宋,甚至还差一点就把蒙古人给拖死了”

说到这里,李如柏一脸唏嘘,感叹不已。

“这就是经济发达的好处啊可是我大明呢?”

朱基闻言心头有些沉重,大明重农抑商,且海禁不开。

虽然现在有官方的船队出使西洋,不过目的......

况且这可以说只是皇家一家的家事,而不是国事。

所以朝中其实很多人不太赞成,只不过都被当今陛下一人力压了下去。

李如柏见朱基也是心有戚戚的样子,止住了自己继续说下去的yù_wàng。

这家伙还是太年轻了啊

李如柏盯着朱基,心中想的却是关于朱瞻基的资料:眼前这人和朱瞻基年龄相仿,气质也非常人可比的,至少气质这块李如柏自己是比不了,对此李如柏很是羡慕。

自己现在这副高人的样子,纯粹是装的,一开始只是为了在自己的小迷弟面前不失身份而已,和朱基这种天生的不一样。

忽然李如柏想起了昨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朱基身后跟着的那些随从,那些也都不是一般人......

最奇怪的就是这个名字,朱基......

真当我李某人是傻子不成?

不拆穿是不可能不拆穿的,没有人可以在我李某人面前伪装。

朱基见李如柏又在“色mī_mī”的盯着自己,觉得刚才高谈阔论、让自己惊为天人的李如柏仿佛和眼前这个不是同一个人......顿时脸上有些


状态提示:第14章李如柏是兔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