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546章中海相机

国内精密仪器生产一直为世人诟病,但当时的“中海制造”绝对是一抹亮色,最典型的代表是海派钟表、相机。正如李承眼前的这款,绝对珍品!

中海照相机二厂生产的“红旗20”!

1969年中海红旗照相机二厂,为向建国二十周年(1949-1969)大庆献礼,集工厂无数个顶级工匠、技术专家,经过对莱卡m3等原机的拆解、调式、研究等,历经一年多时间,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制图,用“土法上马”的绣花针的绝技,用中国工匠独有技艺和精巧双手,以手工+机器的办法精心雕琢而成,并将试制的相机定名为红旗20。

红旗二零出产后,一机三镜的造价超过二千元人民币,正式产品曾在香江摄影器材展览会、轻工产品展览会多次露面,当时一机三镜市场标价三千多港元。

由于成本高昂(当时莱卡m3原机仅售价六百二十马克),不具有市场竞争力,而国内市场需求更窄(最初计划拿新华社、广播电台,各大驻外媒体的单子,可被京城相机厂的大来相机抢走),两个版本,一共只生产两百一十四台,便遗憾关线。

红旗20,虽然是仿制品,可绝对是当时世界相机行当中的凤毛麟角,性能指标要超过莱卡m3。其独特的“胶卷成像在适当光源下可以进行放大及用灯欣赏、近距离摄影有毛玻璃对焦”等技术特点,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在后世全球相机收藏界,它被称之为“无假冒可能的最顶级藏品之一”!

今天竟然能遇到一台,李承焉能放过?

他立即指着相机招呼,“哎,老板,那相机……就那个红旗二零,拿我看看!”

亭主丁宝定,早就注意到李承与泰勒俩人在自家亭子前晃悠。不关注不行啊,实在是那女孩太扎眼,横扫中海老街的绝美存在。

见这男孩一开口就是自家的“镇亭之宝”,丁宝定咧咧嘴,还真不是普通人家出来的,识货!

他笑着将相机取过来,轻放在亭台上,忍不住叮嘱一声,“小心点,很贵重的。”

不用说李承也会小心的,他抬头笑笑——亭子为了防水,地基较高,“有手套么?借用一下。”

是真行家!丁宝定从柜台下取出一副白手套,放在面前,笑笑。

李承戴好手套,单手将相机拿住,先看看后门——装胶卷的后背盖,是中形内嵌盖,是红旗20二型机。

“不是一型的啊。”语气有些失望。

丁宝定翻翻白眼,“小老弟,一型只生产十台,每一件都是国宝好不好。就这二型,市场上也极其罕见,我这台还是以前在相机厂当副厂长的三叔家中收藏的,他委托我卖的呢。”

“一型不止十台,是十四台。”李承轻声嘀咕一句,丁宝定一愣。

合着这小伙子不仅懂行,对红旗20的生产过程还非常了解啊。

市场传言,红旗20一型相机只生产十台,事实上不是。

从1967年下半年试研制,当时手工生产一台,此后为定型,又生产三台,等基本定型之后,于1969年6月到8月,开工生产十台,由中海市府作为国庆献礼,献给中南海。

所以,一般人认为红旗20一型相机只生产十台,只有中海相机厂的人知道,一共生产十四台。

丁宝定之所以知道,还因为他三叔当年是相机厂的副厂长和工程师,眼前这年轻人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这位亭主的话让李承暗乐,合着是今天刚摆出来的,自己这运气,杠杠的!

至于他如何知道的?无它,纪录片尔!

后世曾拍摄过十集反应五六七年代中海制造辉煌历程的纪录片,其中一集就是老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回忆“红旗二零”生产全过程。

红旗20一型获得高度认可后,中海相机二厂开始全力生产这款相机,以期打开市场。当时为了节约成本和消减生产难度,在一型的基础上做了部分简化,俗称“红旗20二型”。

两者最大的外形区别,就是“后门”,一型为小门,二型为便于模压,改为中门。

红旗20二型一共生产两百台,与一型合计在一起,二百一十四台。

1977年,中海相机二厂关门歇业,红旗相机成为永远尘封的历史。

这台相机,原收藏者很用心,基本没有使用痕迹,机身原配镜头,没有丝毫磨损痕迹,各类开关键咔咔有声,很脆,旁轴转动也很流畅。

“配套镜头,能拿出来看看么?”李承将相机再度放回亭台上,又问道。

红旗20一机三镜,内含一只超广角ef17-40f4l;还有一只远摄ef70-2004光圈的三只变焦镜头的总称。

镜头原配(非中海照相机厂生产,而是定制于佳能带中海相机厂标),无磨损痕迹。

“老板,相机包呢?”

等对方将相机包拿出,同样是原厂配包——中海皮革厂定制带中海相机厂标。

原版原套原镜头!很爽啊!

“老板,报个价吧,这台相机我很喜欢。”李承亲自动手将一机三镜装好,扣好嵌扣,再度扬声问道。这会,泰勒拍完照片,往李承身边一站,好奇的打量着这家八角亭中的货品。

泰勒之美,晃眼!丁宝定一个恍惚,竟没顾得上回话。

李承眉头微皱,手指轻叩亭台,“老板……报个价。”

“哦……哦,两万五。”丁宝定赶紧收回目光,朝李承歉意的笑笑。

价格不算离谱,可必定是要还价的,李承又道,“用港


状态提示:第546章中海相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