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594章歌川国芳

担心夜长梦多,李承花费二十元,买下这本《柳湖侠隐》,将其塞入塑料袋中。

王建华正拿着普希金的《青铜骑士》,翻看几页,随口问道,“买它有什么意义?香江那边也收购五六简体书?”

问题不复杂,但却不好回答。

在九十年代的香江,国内五六七年代简体书,其实没市场,原因就出在“简体”二字上。香江和弯弯一样,实施繁体字,且在印刷格式上,与国内简体书差别很大。

一句话,香江人暂且还看不上国内的书籍,认为“残字体”书籍,没什么价值。

那么,国内五六七书籍什么时间冲上香江古董市场呢?

就明年!1997年!

前有香江回归,后有金融风暴,一下子将香江许多方面的“思想藩篱”冲散,国内五六七正版、初版简体书,堂而皇之登上香江各大书铺柜台,以及拍卖会,被收藏者接受。

五六七简体书收藏热潮的正真兴起,还是在两千年之后国内经济蓬勃发展,港台热钱涌入,开始炒作简体书籍收藏,并最终因为经济基础的提升而使得五六七书籍收藏变为市场热门。

捋顺思路后,李承笑笑,难不成告诉对方,明年这些书籍会火?所以他含糊的建议道,“我倒是挺看好五六七正版初版书籍收藏投资,有时间你也可以和王老师说说。”

也不知他听进去没有,哦一声没下文。

李承没继续往下说,手又探向那堆刚倒出来的书籍。

这次运气不太好,入手的四五本,一本是关于农村养猪制沼气的《农村天地》,一本小学生品德教育,诸如此类。唯有一本有点价值,1979年京城三联书店出版的《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泰德·阿兰塞德奈·戈登著,巫宁坤翻译,萧珊先生精修版本。

翻看两页,就听见刚才说话的那位,略带惊讶的说道,“咦,老吴,你这从哪儿进货的?怎么还有东洋绘本?我瞧瞧……日!东瀛人就这么画水浒一百零八将?”

李承一惊,连忙探头往那边看,可惜隔着两人,被挡住视线。

《水浒》在东洋非常有影响力,李承上半年去东瀛,就收了两套《水浒》,由此可见东瀛人对《水浒》的喜爱。

十七世纪后半叶,《水浒》传入东洋,其各具特色的人物性格,以及“尚武精神”,迅速吸引东瀛人的喜爱,可谓上至幕府将军,下至黎民百姓,各个爱看,并由此衍生出各种版本的水浒人物故事以及浮世绘。

从十八到十九世纪,《水浒》更是成为东瀛人的中文教科书。

又听见那人身边的一位说道,“这东洋鬼子的鬼画符,生生糟/践了我们的好东西,画个人物都跟鬼似的,估计这里面融合了东瀛‘鬼道’人物技法和‘相扑’的人物表现方式。”

这次说话的那位,算是个行家,他提到的“鬼道”,是东瀛人物绘中非常流行的“鬼怪式”表现手法——以夸张的表情、人物装饰、肢体动作,来体现人物特点的一种绘画技法。至于“相扑”,则是指人物绘制的过程中,参考相扑者的步伐、姿态和神情。

又听到第三人说道,“一勇斋国芳,是这么读的么?这人是谁啊?”

这下李承站不住了,将手中的《白求恩传》递给摊主,借机往那边挤了挤,“喏,老板,这本书几个钱?”

说话的同时,眼睛瞟向那人手中的《水浒绘本》。

右边书脊线装本长开本,很大,,书皮为棕绫蒙面,硬板,有污痕。

晕,这是一勇斋国芳的《水浒豪杰百八人》精装本呐。

吴摊主接过这本《白求恩传》,翻看封面封底,又递给李承,笑道,“按说这是三联的书,要比其他书贵五块钱,不过,小兄弟你买不少了,这本我也算十块吧。”

为什么这么说?三联的书,或多或少继承解放前老三联的血脉基因,在印刷设计上以及印刷质量上,要比其他出版社,稍胜一筹,市场上也就有了三联的书,要比其他书贵的说法。

李承此时心思根本不在这五块十块上,而是借着给钱的由头,笑着问老板,“刚听谁说有东洋水浒绘本,还真没见过,能让我瞅一眼开开眼界么?”

尽管他在装“嫩”,说法也很委婉,并不能改变,他这么要求很犯忌讳的实质。这点李承很清楚,只是这会顾不得——万一那人一时好奇,花钱买走,自己岂不是亏死?

手中拿着《水浒绘本》的那位,扭头朝李承看看,眉头皱了皱,见他很年轻,又在赔笑,只当李承真的不懂规矩,又或许是看到李承一行四个壮汉,终于还是忍住,没出言呵斥,只是手中的绘本,没有放下的意思。

那位摊主同样看了眼李承,鉴于李承买了五本书,算是“真正客户”,又一分钱价格没还,印象不错,他笑着点头,“行,稍后钱老板看完,就转给你看看。”

吴老板经验还是有的,一句话将李承的“违规”所带来的的不快抹去,还捎带着给李承一个面子——钱老板如果不要,你排在第二,其他人往后放。

不仅如此,他还笑着朝钱老板熟稔的嚷道,“老钱,你这抠劲……我都烦死了,一向都是只看不买。这本东瀛水浒绘本,你到底要不要?不要别妨碍我做生意呢。”

这话带有调笑、激将的味道。

那位中年人被话一挤兑,有点挂不住,合上书籍,“怎么?怕我老钱买不起?这书几个钱?”


状态提示:第594章歌川国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