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异国猎宝档案>第695章玉器作伪

汉中玉是新近纳入国家玉矿体系中的一种,产于米仓山,可事实上它的历史很悠久。

楚汉相争,刘邦兵出汉中,为振奋士气,令人作古汉台上的石鼓,这面石鼓的材质就是汉中玉,至今依然还在。秦公一号大墓被掘后,考古队发现随葬玉器中,就有不少汉中玉。

这些无一不表明,近现代人对汉中玉的关注和使用,其实是不如古人的。

汉中玉是复合玉的统称,又分蛇纹石玉、花玉、透辉石玉、云母玉四大种类,十余种花色,其中又以“金香玉”最为出名。金香玉在摩擦发/热后散发出淡淡的咖啡香味,精雕细琢后太阳光下可投射/出金黄色的光芒,因而工匠喜欢用金香玉制佛像。

所谓的“香味”是玉质中微量元素在加热后挥发出来的味道,并没有传言中那么神奇。

李承伸手将这两块春秋时期风格的玉饰拿在手中,对着灯光照照。这两块不是金香玉,而是汉中花玉,玉色淡青,有白色斑点絮状物。

左手的这块方形玉饰,扁平长方体,略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状,上端平直,有一凹口,下端呈楔形,也有一凹口,中心为两面对钻的穿孔,两侧琢出扉棱。两面均以减地浅浮雕手法饰蟠螭纹,夹以细密羽状纹。

右手的这块灯笼型玉饰,造型上颇为“前卫”,很像当代玉饰,事实上它是先秦时代标准佩饰。

凤翔秦公一号墓考古时,考古队副队长欧阳煌老爷子在棺椁的边角发现一枚玉饰,扁平体外形酷似现代灯笼,上下边镂空刻成方向相反长线状,中部呈锐口状互补很时尚前卫,表面为浅地浮雕秦式龙纹,又有些古风古韵。

也不知怎么回事,那块淡粉色的灯笼玉佩干干净净,老爷子一眼没认出来,还以为哪位队员带来的玉佩掉在考古现场呢。

周伟元仿制的这两块玉器,很有味道,都是春秋晚期典型的琢玉风格,很到位。

“周师傅,这两块玉佩,让给我吧。”李承拎着这两枚玉佩,晃晃。

没等周伟元说话,他身后冒出一位女人,“哎呀,李老板见外了。花玉不值钱,送你了,还给啥钱?这不惹人笑话嘛。”

听声音就是周伟元媳妇,李承笑着点头,“嫂子好。玉器这东西,价值就在工夫上,哪能不给钱呢?周哥这手艺,绝了。”

点头示意吴伟拿出一千块,和进门的礼物一起,放在八仙桌上。

“哎呀,李老板你太客气了。”客气一番,终究收下来。

周伟元的媳妇,颧骨略高,有点锐相,也就是泼辣之相,不过她的眉宇浑厚,不是那种刁钻之人,心地应该挺良善的。

想想也对,人的面相,其实就是生活之相,摊上周伟元这么个一心钻研雕刻技术的丈夫,她如果不泼辣一些,这日子就没法过。

李承、吴伟,在周家吃了顿地道的清水晚餐,算不上多美味,但胜在朴实。

饭桌上,覃美凤问了不少问题,像李承的玉器行规模(她以为李承有玉器行);雕什么内容;工资;能不能让孩子跟着一道过去……诸如此类的问题。

在来周家之前,和袁衍方通过电话,袁哥对李承的眼光还是认可的,对于能招来以为琢玉高手帮忙,他乐观其成。

所以,对覃美凤的问题,李承回答的很真实详细,没有丝毫隐瞒,如何取舍,他们夫妻商定。

同时他也提及工资,比香江平均工资稍高一点,96年香江人均工资6500港元左右,周伟元的工资暂定八千港纸,等业务上正轨后,可以适当增加计件奖励。

至于家属、住宿、孩子上学啥的,这些都好解决,香江是个物质社会,有钱好办事。

说是商议,其实覃美凤就没怎么犹豫,在李承离店之前,就给出肯定答复——去。不过,可能要等到十二月份才能动身,周伟元老丈人住院,还有这小店面要卖掉……

情理之中的事。

双方约定,在十二月底之前抵深城,刚好李承这边办理周伟元入港工作证明之类的事。

如果可以的话,直接给对方办理“单程证”——这玩意在九十年代非常吃香,每天的标准配额只有一百五十个!

同期前往北美的人数是多少呢?

最高峰出现在九五年,北美各个领事馆在中国一天内受理三千七百多件留学、投资、居住、探亲、工作等申请,这就是九十年代的“人才外流”高峰期,一年走个几万人,小意思。

从周家出来,李承立即跟吴伟说了一遍自己的计划。

吴伟这货,和李承接触时间不短,已经从纯粹的安保,蜕变成“帮凶”。一听要坑今天下午那货,不仅没阻止,还帮助李承补全计划。

两人又趁着小店没关门,购置酒精炉、一只玻璃皿、糖浆等工具。对于最重要的酸液,清水县城,肯定买不着纯硝酸,李承只能买一瓶涂料调和剂乙二酸二甲酯,这玩意也有一定腐蚀效果。

想要快速做旧玉器,可不敢在房间弄,味道很大,指不定就能招来宾馆工作人员。吴伟给郭重元俩人去电话,然后和李承出城。

俩人选择一个避风的山坳坳里面,好在十一月份,城郊荒野没有蛇什么的,安全性蛮高的。

李承点起酒精炉,等火苗上来,用镊子夹着两枚玉器放在火焰中烤烤,让玉质层表面有部分粉化痕迹。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做岁月痕。

等火烤均匀,玉器颜色变得有些粉白时,拿开冷却。


状态提示:第695章玉器作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