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危虫>第2章主人公

皮良楚没时间去关注新闻里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一直都很忙。

年底的时候,都是各个机关单位特别忙碌的时候,总有写不完的总结、报告,上级要来考核,下级又要去督导检查完成各项工作的收尾。

刚刚来到单位上班半年多,确实才学会了如何把工作分类分出主次,如何把工作做到让领导满意的程度,这就迎接了年底的考验,还好比较顺利,一切工作都干得相当出色,赢得了领导的认可,获得了继续下去的机会。

40岁的皮良楚已经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年轻人的那种无所畏惧。

他原本在乡下工作,属于庞大的基层同志中的一个。有过远大理想,有过美好前途,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没做好选择题,没能够在面临关键选择的时候以极大的魄力去抓住可能的更好机遇。从城市孩子到农村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

21世纪以来,国家城镇化发展非常快,发达地区的农村其实和城市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已经开始吸引富裕的人群到农村去居住去生活。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城市差别也不断缩小,除了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和商业以外。

皮良楚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城市孩子,也是一个能读书好读书的孩子。他从来不是人群中的愚蠢者和懦夫软蛋,可就是有点优柔寡断,缺乏决断的魄力。

父亲皮翰丛是个农民,全靠读书走出了农村,走进了城市,娶了城市姑娘,成了城镇居民。

父亲从农村走进了城市,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城市返回了农村。父亲娶了城市姑娘,他却娶了农村女孩。

大势所趋,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进军,农村村民迅速变成城市市民。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有是有的,并不太多。

在农村工作十多年的皮良楚认识的朋友中,不论是算得上知心的还是一面之缘的,他只认识一个从城市去农村的同事。这个叫做陈贺喜的同事也是他扎根基层十多年最大的收获,不但积累了十多年友谊,而且从未出现过裂痕,甚至可能还会长久永恒下去。

也许结婚也算一个收获,毕竟七年的婚姻十年的情感。

没有人看好皮良楚和乐怡的爱情,在有些人看来这就是一种变向扶贫。皮良楚全家有国家的工资,吃皇粮,旱涝有保证;乐怡全家没有稳定收入,靠天靠地靠运气,吃百家粮,旱涝都没有保证。

皮良楚不清楚这世界有没有爱,那是有钱人或者年轻人或者空闲者的玩意儿,与年龄大了却一事无成又总是心有不甘忙死忙活的他毫无关系。

他的发展轨迹充满了无奈。几乎每到需要关键选择的时候就会遇到特殊时期。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还是家族悲剧,一旦他需要变化需要作出重大决定,身边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个阶段性变动,他家的亲人中都有着悲剧发生,无一例外,这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巨大压力,当时就影响了他的很多决定,更严重的还是影响了他工作十多年当中面临多次千载难逢机遇的选择。他一度怀疑自己动一动,身份变一变,家里就会出悲剧,国家就会出大事。

在农村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皮良楚其实有过不少的机会回城进城,甚至去大城市,可客观事实就是,他无数次的放弃了。谁能明白他内心的苦楚?至少乐怡就不明白。

市场经济中,收入和付出不一定成正比,主要看创造出的价值来决定,加上参与分配的要素这个重要因素。

有人根本不需要工作,每个月还能有几十万的收入,这种人要么是依靠土地要素出租了房屋或者土地,要么是依靠资本要素投资了或者放贷了,要么是依靠信息要素转让了自己的头脑智慧或者特别的资讯。

需要工作的人当中,有的人工作很轻松就能获得大收入,那可能是管理因素或者技术因素或者其他生产要素参与进来分配造成的。

大学时曾经利用暑假打工的皮良楚亲身经历过,就算不掺和其他生产要素进来,就只看劳动要素,也必须参考市场的价值体现。比如说,你能够用你的劳动为老板带来10万的利润,他大概就愿意用1000元工资来给你的劳动付出薪酬;如果是100万,老板可能给你5000元的工资;如果是1000万,老板也许甚至愿意给你1万以上的工资;如果是1亿,这个时候老板可能甚至用股份来笼络你。

在市场上,并不是劳动时间越长收入就越高,也不是劳动强度越大就收入越高,这里不讲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功劳没有价值,时间再长强度再大的苦劳仍然毫无意义。

就是这种分配格局,才会出现有人每分钟都拥有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价值,而有人全年劳动也拿不到几万元。

机关单位的情况不同于市场,并不是以市场的价值来衡量。

在基层工作,皮良楚并不适合。他缺乏绝对的服从、绝对的耐心、绝对的中庸之道、绝对的重复反复、绝对的面面俱到等能力。

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适合用在皮良楚身上,他带有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倾向,注定不是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

市场上,但凡有经济价值,且不论法律还是道德,一定有人疯狂追逐。

单位里,但凡有政治价值,那就一定有人努力去实现去追逐。

没有前途的人要么选择变动,毕竟“树挪死人挪活”,没有前途的人要么选择堕落和随


状态提示:第2章主人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