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蒙古人的不辞而别,让建虏处在了非常尴尬的境地。本来黄台吉还打算在明军没有准备好最后决战的时候偷偷开溜的,可蒙古人才刚一离开,黄台吉还没完全做好撤离准备的情况下,明军就已经缠上来了,虽然还没有真正发动实质性的进攻,但像现在这样的反复折腾却比直接发动进攻更加折磨人,搞得建虏一直处于神经紧绷,不敢有丝毫松懈,若是就这么折腾下去,迟早得被明军拖垮。
明知道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对本方会非常不利,但黄台吉却没有任何办法,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就剩下两旗不到两万人马,根本不是首战告捷如今又士气爆棚的明军的对手。若是主动出击,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况且黄台吉又没有他老爹努尔哈赤那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拼命精神,这些年已经习惯了胜利的黄台吉,在如今突然遭遇失败的情况下,已经变得越来越保守了,在胜算不到两成的条件下,黄台吉是绝对不会选择与明军拼死一搏,杀出一条血路的。
黄台吉不敢力拼,也就注定了正黄旗与镶蓝旗覆灭的命运。为了防止明军玩真的,就只能一直保持高度戒备的状态,可本身就只有这么点人,在明军数万人的压力下,只能采取全军戒备的方式,因为人少了根本没用。而明军方面不但兵力充足,还掌握着主动权,将节奏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完全可以做到张弛有度,所有人都是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如此数天过去,因为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包括夜里都不敢放松,因为陈坚肯定不想让建虏睡好觉,所以时不时地在夜里也会进行适当的演练,这样一来建虏根本就没有什么松弛的机会,几天下来使得一万多建虏里面绝大多数都已经疲惫不堪。而明军方面因为巨大的人数优势,可以选择轮休的做法,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足够的休息放松机会,所以几天下来明军依然是个个生龙活虎,经历充沛。在如此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双方士兵战斗力的此消彼长自然是非常明显的。
陈坚暗中观察了一下建虏现在的状态,看到很多建虏士兵都是呵欠连天,精神状态非常低迷,还有一些站着都快睡着了的样子。这样的情况陈坚觉得似乎差不多了,看来基本可以动手了,对于普通建虏士兵,陈坚的打算主要是收编为主而不是尽量杀伤,若是真让他们精神崩溃就毫无意义了。
想要收编那些普通建虏士兵,像德格类这样比较有身份的人出马应该可以顺利得多。为此,在动手之前陈坚特别与德格类交代了相关事宜,在将建虏两旗人马彻底击溃之后,就由德格类出马进行招降安抚,德格类当然不会嫌手下的人太多,因此对这种事也很乐意去做。
动手的时机已经成熟,那就不用再无谓地浪费时间了。经过数天时间的演习,进攻的准备已经完全做好,随时可以向建虏发起总攻。
总攻开始了,按照演习时的分组,陈坚将全部人马分成三组,分组的情况基本按照上次战斗时的组合,打算从三个方向对建虏营地同时发起攻击。这样做也是遵循围三缺一的原则,避免建虏方面尤其是黄台吉这样的高层人物因为没有任何退路而作困兽之斗,毕竟黄台吉手下的核心部队战斗力不可小觑,而且这样的核心力量这段时间肯定不会像普通建虏士兵一样基本得不到休息,绝对是养精蓄锐准备着随时保护黄台吉这样的大人物。不过陈坚认为这样的核心部队人数想必不会太多,就算让他们保护着黄台吉等大人物逃出去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让他们逃回沈阳又如何?只要能够将占绝大多数的建虏普通士兵留在这里就算是成功了。毕竟对于任何一方势力来说,底层普通士兵才是根基,失去了这些基础战斗力,任何势力都会成为无根之木,是无法维持长久的。这个道理陈坚自然是懂的,所以,这一战的目的主要就是击溃并收编那些建虏普通士兵,至于能不能拿下黄台吉不在陈坚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黄台吉即便跑了,也只能跑回沈阳去,到时候再一锅端也不迟不是?
陈坚一声令下,三路大军同时发动,以大炮开路,迅速打乱建虏严整的阵型,随后,在步骑的护卫下,步枪兵手持步枪稳步推进,射杀任何试图抵抗的建虏士兵。
三路大军各有近两万人,而建虏总共不过一万五出头的人马,在必须分兵防御的情况下,兵力就显得严重不足了,加上这么多天来绝大多数士兵都没有能够休息好,精神状态简直一团糟。以这样糟糕的状态,哪里是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且士气爆棚更有先进火器加持的明军的对手呢?
与陈坚的推演基本吻合,整个战斗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在明军的强大压力下,建虏除了节节败退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击之力,仅有的几个悍不畏死的出头鸟也在步枪兵的枪口下迅速变成了亡魂。
明军展现出了远超黄台吉想象的强悍战斗力,眼看局面正在迅速往失控的方向发展,短时间内也完全想不出克制明军的任何办法,因此,黄台吉除了干着急之外根本无计可施。
好在亲卫队的头领看出情况不妙,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多半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若是这样的情况发生,不但自己会跟着黄台吉一起完蛋,自己在沈阳的家人命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黄台吉折在这里。
眼看着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