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崛起草原1632>第61章走海路

“好!既然如此,朕就决定在朕的皇庄内进行这几种作物的试种,若是试种成功,就尽快将这几种作物在全大明推广,徐爱卿,搜集种子的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在明年二月之前将这些作物的种子运到,爱卿有没有什么问题?”陈坚说过,错过了开春的时间就要再等一年,朱由检作为年轻人,性子自然比较急,当然不愿意再等上一年,再说浪费一年时间就得耽误多少百姓的性命啊?

“明年二月之前?陛下,微臣恐怕来不及啊!种子倒是好找,微臣的老家就有不少,只是微臣的老家距离京师数千里,由于种子的数量比较多,只能装船走运河,陛下也知道走运河的话,只是从扬州到京师都要至少一两个月,现在就已经快到腊月了,两个月出头的时间根本来不及啊!恕微臣无能为力!”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徐光启岂敢接受?完不成就是欺君,欺君之罪徐光启可承受不起。

“啊?那怎么办?陈大使可有办法?”朱由检挠头道,作为一个连京师都没有出过的人,自然不知道此事的难度有多大,此刻只有求助于陈坚了,因为在开春之前将种子运到可是陈坚说的,既然其曾言对大明各个方面都了如指掌,若是连这事都解决不了,那么就一定是在说大话,那么其先前所说的那些到底有几分可信也就难说了。

“走运河肯定是来不及的,不过徐老先生,为什么一定要走运河呢?据小使所知,徐老先生老家应该是在上海县吧?小使可知道上海县地处海边,若是出黄浦江之后直接出海,从海路到天津应该要不了多久吧?虽然具体要多久小使并不清楚,但二月之前运到京师绝对来得及。”陈坚自信地道,上海到天津的海路距离也就两千公里左右,就算海船只有每小时七八公里的速度,也不过二十多天时间就能到达天津,再从天津走陆路到京师,加起来最多一个月,只要在其他方面不浪费太多时间,完全来得及。

“走海路?朝廷不是禁海么?”走海路或许来得及徐光启也知道,但禁海政策搁在这里,徐光启岂敢自作主张?

“个人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因为这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完全可以特事特办嘛,而且处于安全考虑,个人以为还应该下旨令崇明水师派出舰船一路护送才是,陛下以为如何?”当然,这事只能交由朱由检来决定,陈坚只负责给朱由检找借口。

“陈大使所言不错,事关国计民生,当然应该特事特办,朕决定了,就走海路,同时让崇明水师派出舰船护送,爱卿就放心去办吧,其他的不用顾忌。”在朱由检看来,粮食的事比什么都重要,为了办成这个事,怎么做都是可以的,禁海也不会连皇帝也禁了吧?当年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一样有海禁政策?

“微臣遵旨!”徐光启领命,正打算告退。

“等等,陛下,徐老先生年老体弱,可经不起这样来回折腾,而且这一来一去也不知道会浪费多少时间,误了陛下的大事就不好了,不如就由徐老先生修书一封,让快马将书信与圣旨一道送到上海县,由徐老先生的公子主持这事就行了,陛下以为是否可行?”徐光启七老八十,当下有正值寒冬,真让徐光启跑一趟的话,恐怕不死也去了半条命,那就没意思了,而且据陈坚所知,徐光启的儿子读书可不咋地,走科举的路根本不是那块料,若是此次能为朱由检将这事办妥了,给朱由检留下比较好的印象,说不定今后可以混个小官做做也说不定。

“朕准了,徐爱卿年事已高,朕岂能忍心让爱卿受这长途跋涉之苦?就按陈大使的建议办吧。若是徐公子能将此事办好,朕一定会记得的。”

“谢陛下隆恩!”徐光启叩谢道,为皇帝办事意味着多大的机遇徐光启自然是知道的,陈坚提出这样的建议并被朱由检采纳对自己儿子的前途有多大的帮助徐光启心里自然也明白,因而徐光启对陈坚也增添了一份感激之情。

徐光启领命下去了,至此,陈坚个人的目标也算基本实现,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问题。不过在陈坚看来,要想双方的合作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大明朝堂的稳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若是仍然像历史上一样内阁成员一直换来换去,说不定哪天某个上来的人有了别的想法,或是想否定前任的政绩,随时都有可能破坏这种合作关系。比如说,如果双方合作关系建立之后,首辅由周延儒换成温体仁,说不定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倒不是说温体仁本身有多坏,或是有多傻,看不到这种关系给大明带来的好处,但以陈坚对温体仁的了解,知道此人并不是一个太顾全大局的人,多半会在上任后逐渐消除周延儒这个前任对朝局的影响,而周延儒对朝局最大的影响或许就是促成此次双方的合作,那么,这种合作关系就很有可能成为温体仁下手的对象。这样的情况自然不是陈坚希望看到的,因此,让周延儒这个首辅做得久一点自然更利于双方这种合作关系的稳定,所以,陈坚觉得有必要在朱由检面前为周延儒争取一下继续做首辅的机会。

想到这里,陈坚对朱由检道:“陛下,小使觉得目前这大明朝堂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不知道陛下可曾仔细考虑过?”

“什么现象?”朱由检疑惑道,这些年不好的现象多了去了,朱由检不知道陈坚说的是哪一档事。

“就是这内阁成员,尤其是内阁首辅的


状态提示:第61章走海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