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穿越1862>第三百二十章 这就是国运啊!

这是上万兵力发动的一次进攻,是日军全线展开的大反攻。 ∽↗,四里多长的秦军阵地,每一个点上都有日军士兵的身影出现在对面。尤其是在秦军阵线的中央阵地,这个秦军防线的支撑点上,东京、仙台两个镇台,各自准备一个完整的精锐联队,合兵一处,以小五千兵力,接近此次反攻军力的一半份量,对着秦军防御的核心处直冲过来。在日军地前进指挥所,山县有朋举着望远镜死死的看着对面的景象。亲眼看见自己超密集的进攻人流在炮火和步枪攒射的打击下,一死一大片。数量多的已经无法估算。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杀气腾腾的向着秦军战线不住靠近。秦军的防守部队虽然在拼命开火,却无法阻挡日军的逐渐靠近。战斗打响二十分钟,山县放下了望远镜,低声道:“突破了。”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后,日军终于突破了。野津道贯也放下了望远镜,目光中充满了惋惜、痛恨:“山县君,这次我皇国伤亡惨重啊……”“但这是值得的!”山县有朋眼睛看着野津道贯,“这是为了我大日本皇国的利益,为了我大日本皇国的国运。我们不能接受清国的讹诈。为此,牺牲再多的士兵也是值得的!”天皇的名誉不可受辱,日本的尊严也不能被践踏在地下。这关乎着整个日本的民心士气,关乎着日本民族的自信心。日本可以承受失败,但承受不起民族自信心的崩塌。官职做到陆军卿这个高度的山县有朋。考虑问题早就不单单的从军事利益得失方面入手了。他的眼睛,要看到的是整个全局!只要日本陆军能够击败秦军。击败这个清政府的最强军团,那个老大帝国还有什么军队能够阻挡日本皇军的前进的呢?这对振奋民心士气该有多大的帮助?这对凝聚全国上下统一的信念该有多大的帮助?这就是国运啊!只要这一次能够打败秦军。明天山县有朋就能笑着却承认战败。只需要对国内民众宣布——敌众我寡,军力不足,国力不足,无法支撑长久抗战,就可以了。陈镗在组织部队后退。日军已经冲上来了,再不撤就只能拼刺刀了。虽然拼刺刀秦军很出色,但是再占便宜,也不可能拼得过**倍,乃至更多数量的敌人啊。第二道防线与第一道防线之前距离有三四百米。为了将败退伪装的更像,一线阵地那里光是臼炮就拉下了十门。两道阵地之前的空场上,都是一片坦途,仅有的几个坑洼也是日军火炮炸开的弹坑。在距离秦军二道阵线三五十米的地方,还扯着一道铁丝网。粗大地木桩楔在地里,上面拉着一层层地粗铁丝!铁丝上面还挂着尖刺,手抓在上面就跟抓着了一刺猬一样全是血洞。这些喘着粗气冲上来的日军士兵自然而然的就避开了这些铁丝网,他们或是看见后直觉的避开,或是追着秦军的败退部队。就给避开了。无形中黑压压的浪潮就变成了大小十数股更加汹涌的人潮洪流。秦军步枪一刻不停息的射击,打得人堆当中不断溅起血花,惨叫声连天接地。有的日本军官大声下令,组织起步枪火力射击。窒息对手的步枪火力。有的军官发疯一般的用军刀猛砍这些铁丝网。虽然点点火星飞溅中不少铁丝被砍断,但是铁丝网的密度太大,一时半会儿的砍不完。日军士兵越聚集越多。子弹飞过,就没有落空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喊叫声音混杂成一团,山呼海啸一般。而后面的人。还在不断的涌上!陈镗就站在刘暹面前,看着不远处汹涌如潮的日军士兵,目光就像是看死人一样。刘暹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日军反击的部队机会都已经越过了第一道防线,猛的一挥手道:“射击!”四十挺重机枪,四十条火舌,几乎同时从二道防线的各个火力点上发射喷吐出来!密集的枪声响成一片,弹壳飞溅。四十条火链,像是死神的镰刀,掠过之处尽是死伤。日军现在排的队列是密集的不能再密集了,自然也就死伤的严重的不能再严重了!血雾都不再是一簇簇的溅起了,而是在一团一团,仿佛喷泉一样的喷涌。从刘暹的位置向外望去,随着战场上一道道火舌的摆动,就看到铁丝网前,那些黑色军服的人是一排排的如若收割麦子一般的倒下,满眼当中除了喷涌的血雾还是血雾。被重机枪那大威力的重弹撕裂的人体碎片四下飞舞,一条条血肉胡同被硬生生的犁了出来。刘暹他们也在望远镜里面看到了这个场景。四十挺重机枪在正面的扫射,这种火力密度,拿多少人命来填都不够!对面那些单发后膛枪的可怜火力转眼就被压倒,尸体一层层的叠了起来,日军军官士兵简直是在无遮掩的被屠杀。不知道有多少个被打成了一堆混杂的烂肉残肢!从南到北,大小十几个通道,布满了以各种各样姿态死去的日军尸体。进攻中的日军哭爹喊娘的往后退去,但怪他们一开始堆得太近,还没等人群松动就被密集的火力犁翻…………海面上,夜幕已经渐渐低垂下来,十几艘各式各样的舰船还在海面上犁出一道道白浪。这支船队当中有新式的货轮,有陈旧的明轮船。在它们的外围,几艘军舰正围绕着这支船队忽前忽后的巡航保护着。十数道烟气直上云天,夕阳从西面撒过来,映照在海面上,波光嶙峋。船队的每一艘船上,都飘着日之丸旗。这显然是一直日本的舰队。现在的日本海可不是日本海军的天下,秦楚联合舰队是一个日本还军不可挑衅的巨无霸。就连运送一次部队增援东京都,都要小心谨慎。唯恐半道撞上了船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章 这就是国运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