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知道了某个真相的潘大海真是要哭了,自己冲上前去拦着宁香莲:“王妃,您别乱来,这不是您能管的事……”
宁香莲冷着脸:“我的夫君,我的女婿,凭什么就不能管?”
就要宁香莲离那刀剑只有一步的距离时,厅内传出了正顺帝的声音:“让她进来。”
已经快要撑不住的侍卫们马上放下了刀剑,让出了一条路。宁香莲给宁修之一个安静等着的手势,挺直了腰背走入了正厅。
原本简单整洁的大厅,此时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家具了,楚长铮和正顺帝各站据在一角,正顺帝的手里带拿着一把巨剑,可见这屋里的狼狈是谁的功劳。
她的目光在楚长铮身上转了一圈,见他身上没有异样,这才松了口气。
楚长铮快步迎了过来:“我不是让你不要过来吗?”
宁香莲抓着他的手:“你一个人我都不安心,何况现在……”还搭了个修哥儿在里头了。
说着,她就准备上前给正顺帝见礼,人还没往前迈出半步,正顺帝手中的长剑就朝着她指了过来,楚长铮拽着她往后一拉,然后自己挡在了她面前,坦然的面对正顺帝:“话我都说了,信不信是您的事了。”
正顺帝抬着手,剑峰依旧指向他们:“信,你总得拿出证据来让朕信才是!”
“呵,您若不信,再多的证据摆在您面前,你也不会信。”楚长铮一脸的平静:“这不,您匆匆而来,不就是因为一张小像?”
宁香莲看到了正顺帝的手里紧紧捏着一卷纸,估计就是他们说的小像。
那画像上,画的谁?
是谁会让皇上这么大动肝火,甚至与长铮刀剑相对?
她偷偷的拽了下楚长铮的衣角,楚长铮迟疑了一下,才道:“皇上怀疑我的先王妃是他的故人。”
宁香莲瞬间瞪大了眼,失声:“什么?”
她……她以前从来就没见过正顺帝。
呃,哪怕是认得,她又有什么值得正顺帝为她这般?
楚长铮又道:“皇上还说,修之是他的儿子。”
宁香莲这下彻底的懵了,声音变了调:“什么?”
这……这……这哪跟哪啊,修哥儿怎么就成了皇上的儿子?
正顺帝见楚长铮坦然的把事实说了出来,不悦的皱了眉,“他就是朕的儿子,朕在他的身上找到了皇家才有的胎记,这点假不了。”
不说修之长得与她有八成相似,就以修之的年龄来推算,绝对是他和她的儿子!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找寻她的存在。
怪不得他一直瞧着修哥儿总是感觉到格外的亲近,甚至那种莫明的亲近让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合常理。
没想到,他思念那么多年人,会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还因为他的疏忽导致了她的死,也造成了修哥儿与他对面不相识的悲剧。
等等,那修哥儿怎么可以娶楚月瑛?
他正要发怒,宁香莲恍过神来了,大叫:“不对……这事不对!”
她终于弄明白了,原来皇上怀疑修哥儿是他和先王妃生的。
啊呸,她前世连皇上的面都没见过,怎么可能还跟他生了个儿子的?
修哥儿的母亲与她……真的很相似?
想到修哥儿与她八成像的容貌,她越发觉着这种可能性很大了。
“不对?你说朕不对?”正顺帝眯着眼,手握紧了长剑,似乎只要对面的妇人半句说得不妥,他就要一剑挥过去,取她性命。
宁香莲道:“皇上,您听臣妇说,若臣妇说得不对,任由你处置。”
正顺帝看了眼旁边的楚长铮,抬手将剑放在了旁边的桌上,“朕许你说。”
宁香莲目光清冷,皇上与那个女子的私事她不知道,她能说的只有自己的事,相信两边一对比,皇上不可能查觉不出其中不妥当的地方。
“据臣妇所知,王爷是在正顺七年的初秋在救了先王妃的父亲,然后半个月后娶的先王妃。然后王爷去边城从军,先王妃在那里生活了八年多,在她拣到修哥儿之前,每日需要为生活而抛头露面的。”
正顺帝心里咯噔了一下,他是正顺七年春的时候被长铮所救,然后结为好友。长铮护送他到了阳城才去边城从军的,那长铮娶大宁氏应该就是在那之后了,若是按小宁氏所言,大宁氏随着长铮去边城了,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通许。
而他也是与长铮分别之后,才遇上红绫的。
而且一个需要抛头露面的妇人,怀胎十月如何能掩人耳目?
难不成,大宁氏真的只是与红绫长得相似?
也许,不仅仅是相似,要不然红绫为什么会把孩子送到大宁氏身边去?
对了,若真红绫真的就是大宁氏,那长铮又如何会把楚月瑛许给修哥儿?
当年,他与红绫分别之后,再也无迹可寻,现在有了大宁氏这条线,未必不能查出些什么线索,弄明当年的真相。
他看了眼楚长铮,“她所言……所实?”
小宁氏怎么就知道得这么清楚?
楚长铮点头,抬手指了指墙角:“皇上,您应该明白的。”
皇上顺着他所指看到挂在那法幡,又想到自己当年请大能批的那些命数之言,工叹了一声:“你总是比朕幸运……所以……”
他脸上的神色一肃,带着上位者不容辨驳的威严,道:“今儿就算朕错怪了你,你也不能怨恨朕!还有……修哥儿那里,你得替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