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大科学家>五〇二 死见王阳合厚颜

山田纯三郎恭维道:“次长阁下一个人就等同于十个师团,自然有数十种方法来延长战争时间,可是支那哪有阁下这般雄才伟略之人?”

明石元二郎道:“山田此言差矣!支那地大物博,人才辈出,只要得到适宜的发展机会,就远非我大日本帝国所能匹及。就好比孙元起君,在此之前科学界一直都被西洋人所把持,翻开物理、化学、天文等各种自然科学教科书,上面也都充斥着伽利略、牛顿、麦克斯韦、门捷列夫、哥白尼等欧洲人的名字,甚至连各种计量单位都用他们的科学家来命名。以至于在二十世纪之前,世界上所有科学史家都认为远东是科学技术的不毛之地。

“谁知随后孙元起君便横空出世。他凭借一己之力,将欧洲数百年来无数位科学家花尽心血构造的经典物理学体系彻底打倒,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在化学、天文学、电子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也作出杰出贡献。他不仅颠覆了欧美人对于东亚人的看法,也颠覆了人类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如今再翻开各种自然科学教科书,基本上随处都能见到他的踪迹。日本开国维新比支那更早,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投入比支那更大,可如今有谁能与孙元起君媲美?

“而且孙元起君还独力建起了远东最著名学府经世大学,为支那培养出大量杰出的科研人员,研制成功无数项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发明,使得国家实力迅速得到提升。如此人杰,在下岂敢望其项背?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曾说过,支那犹如一只睡狮,一旦被惊醒,世界都将为之震动。所以我等决不能轻视支那。必须慎之又慎!”

山田纯三郎:“正因为支那是不容轻视的睡狮,所以我们才要在它即将睡醒之前将它彻底打垮肢解,否则凭借甲午日清战争、庚子清国事变、日韩合并条约等缘由。我大日本帝国将来岂非宁无宁日?”

明石元二郎叹息道:“我也不反对对支那动武,只是不赞成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支那动武而已。因为稍有不慎,山田君所言的将来之事便会见于今日!”

————

1914年8月16日,日本对德国宣战的第二天,独立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以及其他部队总计约六万人,在海军三大舰队(官兵约25000人)搭载护送之下由长崎出发,目标直指山东半岛。——第六师团编成地熊本、第十八师团编成地久留米都位于距离中国最近的九州岛,而且与九州岛著名军港长崎近在咫尺。这就是日本军部动员这两个师团的根本原因之一。

长崎距离青岛不到一千公里,而日本海军主力战舰航速在16至22节之间,也就是说,最快两三天日军就能抵达山东附近海域。慢也不过五六天时间。所以孙元起接到情报后,立即命侦察机分别从临时抢修而成的山东荣成机场、青岛机场以及距离长崎相对较近的上海军用机场起飞,对黄海海面进行不间断的监视搜寻,争取第一时间发现日军舰队的行踪。

另一方面,孙元起也紧急召见德国公使哈豪森。要求德国武装人员在三天之内必须彻底撤出胶澳地区,不能撤出去的应解除武装,并向当地中国军队报备。中国军队将在未来三天里陆续接掌胶澳地区及胶济线全线防务,希望德方能够配合。

哈豪森公使稍事思考后,便干脆地答应了中国方面的要求。事实上在第二天。也就是8月17日中午,德奥两国混编舰队就依次驶出胶州湾,结束了他们在胶澳地区16年的租借史。

孙元起获悉德奥两国舰队撤出胶州湾后,正准备召见日本新任驻华公使日置益,告诉他这一消息,没想到他和小幡酉吉却先找上门来。尽管能猜到日置益此次前来肯定是要无理取闹,孙元起还是耐心地接见了他们,想看看他们究竟能无耻到什么地步。

刚一见面,孙元起便笑着问道:“日置公使、小幡书记官(之前是小幡酉吉是以公使馆一等书记官临时代理公使),都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二位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赐教?”

日置益却板着脸答道:“赐教不敢,在下只是代表大日本帝国政府知会总理阁下,我国已经于8月15日正式向德意志帝国宣战,昨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也向我国宣战,三国全面处于战争状态。我国赞赏并支持贵国持绝对中立立场,但为了防止德国破坏远东和平,同时避免贵国民众受到伤害,在下谨代表大日本帝国要求贵国将山东省黄河以南地区划为中立外区域,并撤退该区域内所有中国驻军,以便日本军队任选地点登陆,与区域内的德军和奥军作战!”

“山东省黄河以南地区?”孙元起起身在地图上稍稍比划,目光顿时冷冽起来:“那岂不是要囊括山东全省土地?据我所知,当初清政府与德国签署《胶澳租借条约》的时候,租借区域仅只有胶州湾而已。即便后来有所扩展,也只是允诺将胶州湾沿岸100里内划为中立区,德国军队享有自由通行权;以及德国商人享有胶济铁路沿线两侧30里以内的开矿权。贵国却要求将山东省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战争区域,并让我国撤退该区域内所有驻军,只怕是用意不纯吧?”

日置益脸上却没有半点羞愧之色,一本正经地解释道:“贵国有句名言叫做‘兵凶战危’,意思是战事非常凶险可怕,一旦爆发就很难控制规模和区域。我大日本帝国要求贵国将山东省黄河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战争区域,乃是为


状态提示:五〇二 死见王阳合厚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