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言情总裁>北枝寒>第九十二章·茶铺

唐家祖籍江苏淮安,光绪年间江苏发生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十室九空,唐家人为了避难才牵家带口的来到杭州投奔族中一位亲戚,后来便定居在了这里。唐家人都很能吃苦耐劳,不久便攒下了一些薄产,置办了家业和果园,后来又买下了一大片茶园,家族的买卖十分红火兴旺。

杭州气候宜人,最适合柑橘与杨梅的生长,每到收获的季节,隔得老远就能闻到从唐家果园中传出来的阵阵果香。杭州盛产的雨前龙井更是早年间就被纳入贡品行列,非皇亲贵族难以享用。唐家人抱成了团勤勤恳恳的操持家业,没多久便有了些名声,又开起了铺子,日子蒸蒸日上越过越好。

不过生意好了,矛盾纷争也随之而来。到了唐老夫人公公这一辈时,矛盾日益激化,亲兄弟二人斗的不可开交,甚至到了动刀动枪兵戎相见的地步。当时的唐老安人怕最后真闹到兄弟之间互相残杀不可收拾的地步,只好含着泪做主分了家。长房分了果园和两间铺子,茶园分给了二房,铺子则只给了一间。

唐老安人当时给出的说法是母随长子,她肯定要跟着长房过日子,将来死后也由长房负责送终,因此要多添补长房一些。

二房在分家上吃了亏,但却什么也没说的立即就同意了。不过因为分家一事长房与二房嫌隙很深,闹得特别不愉快,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往来,一些陌生的商户甚至不知道长房和二房从前是兄弟关系,可见冷到了什么程度。

等到唐崧舟祖父那一辈时,二房与长房的关系已经缓和了许多,走动的也比之前勤了。正好又赶上改朝换代,世道动荡不安,长房当时的老太爷是个稳则稳矣却魄力不足的人,守着眼前的一摊还行,远光却远不如唐崧舟的祖父。二房老太爷眼光独到,看准时机把茶叶生意扩散出去,二房顺利起势,不但把生意做到了外地,还在西湖边又买了一家小铺子,声望和实力一下就超越了长房。

等到唐崧舟父亲这一辈时,唐家长房果园产出来的果子已不如早些年那般好吃,已有萧条落败之势。如今的长房大老爷唐崇舟是个急功近利的性子,什么赚钱想做什么,可又每样都做不长远,常常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到最后却连芝麻都没捞到。要不是仗着长房的家底厚,这几年早被不靠谱的唐崇舟折腾散了。

唐家二房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着生意,因为童叟无欺的口碑,这些年的生意一直六平八稳,虽说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没什么大起大落。唐崧舟没什么贪心,只要能养活一家人的温饱,他就心满意足了。

因此这些年他一直不敢懈怠,无论刮风下雨都要雷打不动地在两家铺子间来回巡视,偶尔得了闲还要去茶园看看茶叶的长势,黄氏经常说他忙得像个陀螺,能安稳待在家的日子一年到头也没有几天。

这会儿店里没什么生意,他正在和掌柜的对账。

唐家两家铺子请的两位掌柜都是在唐家做久了的老人,不但老实可靠而且非常忠心。唐家待人客气,别说刁难责怪了,在唐家做事的这些年连句难听的骂人话都没听到过。掌柜和伙计对此格外感激,对店里的事情尤其上心,这也是一条街上别人家的铺子茶叶卖不出去只能滞销在手中,而唐家的生意一直都不错的重要原因。

账目一笔一笔记得也是清清楚楚,唐崧舟简单翻了翻就把账本合上了,向掌柜的问道,“嘉善和平湖那两笔账还没清吗?”

掌柜为难地摇了摇头,“前几天嘉善孙掌柜和平湖王掌柜特意写了信过来,说是手头上两笔货款还没有回来,资金一时有些周转不开,想跟东家您商量看看能不能拖几天。赶得也巧,正好您家里来人,我一直没找着机会跟您说呢。”一边说,一边弯着腰去找信。

唐崧舟向他摆了摆手,“你别找了,这两家跟我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了,像平湖的王掌柜在我父亲还在世时就已经从我们家进购茶叶了,从来都没出过半点儿差错。如今家家生意都不好做,拖个十天半月的不是问题,他们要是真拿不出来,宁可不要也不能去催,不但逼得人没办法,还会伤及多年的老交情。”

掌柜在唐崧舟身边干了大半辈子,最了解他的为人,听了他的话后笑着点头答应了。

闲来无事,掌柜又提到秋茶采摘一事。

寻常茶树一般一年只采春秋两季,采摘太勤不但对茶树损伤极大,摘下来的茶叶口感也不好,像龙井这样的名贵品种更是只采春茶,秋季空出来给茶树休养,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一流。龙井茶树比较金贵,照顾起来相当费事,而且不易成活,遇着年头不好雨水太大或是太少很容易死。唐家茶园中只有二十几棵龙井茶树,茶叶产量也不高,有时候家里需要送礼还要到外面采购才行。

采茶对于茶铺来说是头等大事,唐崧舟认真的和掌柜的交流着意见,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脚步声,他还以为是来了生意,急忙和掌柜的一起迎了出来。

没想到居然是唐学荛一行人。

唐崧舟有些意外,再看这群年轻人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大好看,他立刻就意识到是出了情况,连忙把他们全部叫到了店铺后面的天井院子里坐下。

唐家的这间店铺是个细长条形状,店铺门脸虽然不大,但后面跟着一个小院和两间厢房,平日里掌柜和伙计就住在厢房里。院子里铺着石砖,墙外一株百年的柳


状态提示:第九十二章·茶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